体罚管教儿童适得其反 团体吁家长 正视教育方法
《预防及打击家庭暴力法》在去年10月正式生效,在《家暴法》下,体罚儿童都是刑事罪行,警方处理的九宗家暴案件,其中一宗涉及儿童被家暴,其母被拘捕。有意见指出,在警方和社服机构的支援下,夫妻之间的施虐行为较容易被检举揭发,但担忧涉及针对儿童的家暴行为就难于被发现。
《家暴法》在去年10月正式生效后,体罚儿童都是刑事罪行,警方处理的九宗家暴案件,其中一宗涉及儿童被家暴,其母被拘捕。 (资料图片)
澳门防止虐待儿童会多年来从事保护儿童及社区教育工作,其下属护儿中心主任李文静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当中心接到求助电话后,会派遣同事进行家访调查,了解家庭,包括儿童年龄、家庭背景、家人关係等情况,亦会注重观察儿童有否受伤。
李文静指出如果经过整体评估,认为个案属于高危的话,中心将会通报社会工作局,透过协同会议判断个案是否涉及家暴行为。如果家庭需要长期跟进,中心会与社工局一同制定后续跟进计划。
在实际工作中,李文静观察到有不少家长都认为,以管教为目的对儿童进行体罚是合理的,但李文静直言,体罚儿童会带来很多负面后果,不但未能够让儿童思考理解自身错误,反而会使其误解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如果家长在自身情绪激动的时候管教子女,很容易会出手过重,或者用很过分的语气苛责小朋友。李文静续指,长期经历或者目睹暴力的儿童可能会效仿暴力行为,亦会出现精神紧张暴躁情况,长远而言会影响家人关係。
李文静表示,虽然家长单次体罚的行为未必去到触犯《家暴法》的程度,但如果长期打骂儿童,将会对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
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表达能力可能不足,一些体罚甚至家暴的情况未能及时被发现,李文静表示,中心透过在学校举办讲座或活动,教导小朋友如何自我保护。
此外,李文静指出,随着《家暴法》实施,整体社会大众保护儿童的意识有所提高,中心接到的求助电话多数是来自「隔离邻舍」,又或者是受害者的亲友,但亦有少量情况是家长自身致电求助。中心亦呼吁对子女教育有疑问、或者需要专业意见的家长尽早踏出第一步,了解与子女正确相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