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搭巴士难 先要改善塞车
澳门巴士服务过去几年一直饱受批评,主要在于「上车难」及班次不準时,尤其在繁忙时间。但从巴士乘客数字看,搭车难问题,完全归咎于巴士公司,似乎又不太公平,路面拥堵是主要因素,今年将有逾千宗掘路工程,势必令塞车情况更严重,当局必须订定对策,纾解塞车情况,否则,交通局期望更多中产人士放弃开车出行,改搭巴士,期望落空。
在2014年底,本澳有机动车24万多辆,交通当局每四年做一次路面车速调查,2014年的调查显示,当年机动车在澳门主要道路行车速度,平均每小时12公里。两年后的2016年底,澳门机动车共有25万多辆,比两年前增加10,000辆,但路面并没有增加,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可想而知。
路面交通挤塞,就算巴士增加班次,也无补于事,有私家车人士出行,放弃自己开车,改搭巴士,造成搭巴士的人愈来愈多,在巴士站候车乘客愈来愈多,巴士在总站开出或在其后几个站已上满客,在之后的巴士候车乘客,无法上车,等候时间愈来愈长,上车更难。
政府在2011年1月发表的《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2010-2020)》要求,市区内巴士路线,高峰时段的平均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他路线不超过15分钟为原则,但实际上,现时乘客候巴士情况,离这个要求仍很远。
据交通事务局统计数字,2016年巴士乘客达到二亿零三百万人次,巴士日均载客量达55万人次以上,加每年3,000万人次旅客,日均近9,0000人次,当中不少旅客都会用巴士代步,巴士乘载量要求之大,可以想见。
交通当局过去一段时间,採取一连串措施,以图加快巴士运转,除开闢巴士专道,更拉阔巴士站距,缩短多辆巴士同时到站时等候靠站上落客时间,又调整路线及班次,旨在增加载客流量,路面塞车,巴士难依班次正常运作。
要发展成一个宜居城市,优良交通系统必不可少,澳门地小、路窄、多斜坡,机动车过去几年急速增加,路面超负荷,但无扩展空间,路少车多情况下,解决居民出行问题,「公交优先」是必然选择,但必须先改善道路塞车情况,尤其今年将有逾千宗掘路工程,势必令塞车更严重,当局必须订定对策,令路面畅通,再提升巴士服务,採取各项合适措施提升市民搭乘巴士方便性和舒适度,增加市民乘搭巴士意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