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发布澳人听力问卷调查 市民对听力问题缺乏警觉性
今天(3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议的「国际爱耳日」,也是中国的「全国爱耳日」,为响应爱耳日,关注本澳市民的听力问题,澳门健康协会于今年1月到2月进行了「爱耳护耳全澳同关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逾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有听力问题,更有近60%人认为自己有耳鸣问题,但只有24%人曾接受听力测验调查,反映市民对听力问题缺乏警觉性。
澳门健康协会发布「爱耳护耳全澳同关注」问卷调查,指市民对听力问题缺乏警觉性及一知半解。 (李亮希摄)
澳门健康协会昨日在其会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调查结果,调查共收回513份问卷,当中有约40%为31至60岁人士、30%为18至30岁人士、25%为60岁人士,而其余为18岁以下。结果显示市民对听力问题一知半解,有约60%受访者竟认为「撞聋」是正常年老现象。
澳门健康协会理事长江慧心指出,老年听力衰退虽然普遍,但不应视为正常,因听力问题会直接影响社交生活,甚至会引起情绪病如抑郁症,提醒市民若发现家中长者突然性格有变或听不清楚别人说话,要及早求医及配带助听器。她补充,因年老造成的听觉衰退目前仍是无法复元,但助听器有助减缓衰退速度。
听力师萧苑婷表示,感音性在31至40分贝已属轻度听力损失,而在澳门感音性在41分贝或以上被视为弱听,可申请残疾津贴。她又提醒市民,听力问题多出现在60-70岁人士身上,但不代表其他年龄层人士没有听力问题,城市嗓音问题严重,尤其是澳门不少人驾驶的电单车所发出的声音,长期或会影响听力,建议市民定期检查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