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车难」治本之源公交优先
交通事务局由下月起分区调升咪錶车位收费,全澳门约11,000 个咪錶将分批加价,加幅由一倍至三倍,幅度最高为重型汽车。交通事务局局长林衍新解释,今次咪錶车位加价,其中一个原因是期望藉大幅加价增加咪錶车位周转率。
然而,市民需求是增加泊车位,以解决「泊车难」问题,增加咪錶车位收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达至部分咪錶泊位周转率,但未能纾缓泊车位不足问题。本澳现时机动车超过25万辆,但公私营泊车位不足十万个,供求差距巨大。
本澳泊车位短缺,多年来困扰市民,要求当局增加泊车位声音不绝于耳。自从赌权开放后,本澳经济持续向好,但公共交通服务差强人意,在养车成本不高下,为了方便出行,过去十年,每年都有不少市民买车代步,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但泊车位数量停滞不前,车位难求是继住屋之后,另一个困扰澳门居民问题。过去几年,一直有意见认为,与政府一直以来未有积极改善公交及控制汽车增长有关。
要纾解泊车位不足问题,必须多管齐下,除了控制车辆数目增长,觅地增建停车场,更重要是优化公交服务。早在2010 年底,特区政府发表《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2010-2020) 》计划,提出在完善公共交通、加快交通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合理管理私人车辆的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调整税费、检讨公共停车场月票制度及增加收费、缩短验车年期等措施,切实推进控制车辆增长。
「计划」发表多年后,直至一年多前当局始採取行动,管理私人车辆,调整车辆税费以遏制车辆大幅增长、检讨公共停车场月票制度及增加车位收费、缩短验车年期由十年减至八年等。但经过过去几年机动车辆数目高速增长,已难有回头路。泊车位不足,治本之源是积极推动「公交优先」,完善公共交通服务、加快交通基础建设,市民出行,自然首选公交,降低泊车位需求,私人用车减少,泊车位需求亦会相应下降。
过去一直有建议当局应在不同地区兴建公共停车场,向当区居民提供泊车位,不但可减少在路边乱泊车及违泊问题,甚至可减少路边咪錶车位,扩宽路面,纾缓交通挤塞问题,建议亦值得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