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特色金融有前景 时间就是机遇不要拖

本澳一直致力推动经济多元化,特色金融一直是当中重点讨论议题。而澳门特区政府亦将发展特色金融业作为施政政策,并已放入施政报告及《五年发展规划》中。过往本澳社会严重忽略了金融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本澳已具备发展特色金融业基础,包括具自由经济制度、简单税制与国际化监管等制度优势。国际权威性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估体系(GFCI)」对本澳的测评结果,指出在社会及经济发展指标中与排名第三位的香港比齐甚至超越。另外,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早在2000年就本澳与卢森堡、摩纳哥、开曼及香港等一同界定为全球离岸金融中心(OFCs),但碍于当时本地经济及行业规模有限,未引起社会关注。另外,截止2016年第四季本澳资本充足率达16.1%,贷款不良率仅有0.2%,处国际低水平; 惠誉给予国际评级「AA-」,穆迪则给予「Aa3」。

另外,李克强总理早前访澳时提及的「19项惠澳措施」中亦有多条涉及金融,例如支持澳门成为建设葡语系国家人民币清算中; 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支持澳门发展融资租赁等。上述资料均证明本澳金融业具有很好的基础,而且在自由港的体制下,通过创新及充分发挥其特色,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目前面临的情况是,需要特区政府先定下相关标準,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特色金融发展环境。至于本澳想要发展特色金融,可朝着三个方向发展,打造「一带一路」融资租赁平台、财富管理平台及葡语系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在打造「一带一路」融资租赁平台上,本澳可以重点发高铁、船舶、工程机械及海洋工程等行业的相关金融业务; 在内地优势产能对外转移过程中,本澳融资租赁将成为「走出去」企业极需要的金融产品,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作为财富管理平台方面,在银行主导下,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并加强与香港等巿场的对接互动; 通过设计特色产品、资产管理计划等金融产品,与内地珠江西岸等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对接。葡语系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方面,可为内地联行提供葡语国家转汇款「绿色通道」服务、提供针对葡语系国家的全方位工商金融服务等。本澳的特色金融创新必须与时间竞赛,否则错失后将会失去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