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不再一家亲之后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昨日揭幕,作为展示中国未来一年施政方针的重要场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部分,拿掉了去年使用的「两岸一家亲」一词,转而加入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绝不允许分裂」、「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坚决反对台独。虽然许多台湾分析人士仍然乐观着重「和平」一词,但民进党执政后,推动祖国统一的障碍愈来愈多,「武统」的声浪不断,两岸关係确实已到了不容差错的严峻时刻。

虽然用词的改变不能明确显示政策会如何转变,但起码是一个明确的表态,中央对台政策也必须面临转变。中央涉台系统在两会前夕的变动,就是重要讯号之一。在国台办中负责台商纠纷协调的副主任兼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两会前夕突然被撤职,联同「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一併被撤,引发外界譁然。

郑立中自2005 年起就进入国台办工作,是资深的涉台官员,因对台湾的了解与亲民形象外,不但能操一口流利台语、参与多次两岸重要会谈,还曾与国民党「立委」蔡正元一同登上台湾第一高峰玉山,被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称讚「马办不如台办」,许多熟悉两岸事务人士都认为,郑立中会在涉台系统中扶摇直上。

在郑立中之后,港澳台侨委主任孙怀山也落马,加上郑立中、龚清概,除了各人涉及的贪腐问题或其他问题,中央对台政策的检讨是明显的讯号,释放「统战红利」的路线已经被证明失败。

对台政策未来会不会有所改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蔡英文一方始终不愿正视北京当局的需求,后者的耐性也很有限。不论北京当局想不想,打击台独、促进统一是愈来愈明显的压力,内地的民族主义情绪多次被激发,无论是韩国萨德事件或是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捍卫领土主权完整及国家合法权益的保障,已经牵涉到民族自尊心,加上台湾在钓鱼岛议题、南海议题上的涉入,更有可能形成台海、东海与南海的三海连动效应。

要避免武统、避免三海连动,对台政策会变也不变,对蔡英文政府变得愈来愈严厉,对关键议题、国际空间会抓得更紧,但另一方面惠台政策仍会继续,让台湾人民有感。事实上,儘管两岸执政当局关係降至冰点,双方互相呛声,但北京对台开出的红利并没有因此减少,两会前夕更有消息称将给予台湾民众「国民待遇」,这说明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仍然是最主要的统战手段,也代表「武统」还不是考虑选项。硬的更硬,软的会更软,应是两岸不再一家亲之后的具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