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废物处理量惊人 反思生活方式 大学生参观垃圾焚化中心

一众「大学生绿领计划2017」学员上周六参观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及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了解本澳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末端处理工艺流程,以及市民产生垃圾的现况,共同反思减废减排的生活方式。有大学生尤其关注危险废物的紧急应变措施,认为厂房早期规划的危机应变方案应加以优化,以防意外事件对邻近地区,或未来新城填海区造成严重污染。

环保团体「绿色未来」组织大学生参观垃圾焚化中心,导赏员与活动负责人及参加者合照。(绿色未来图片)

是次「大学生绿领计划2017」由环保团体「绿色未来」主办、澳门理工学院协办,并获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和澳门基金会赞助。

为向学员提供认识本澳环境状况的机会,活动将一连五个星期举办「二打绿游学团」,带领学员到本澳各区走访认识、多方位探索绿色元素。学员日前到澳门垃圾焚化中心及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参观,在技术人员专业的导赏下,以多媒体、流程模型、设备参访等形式,认识焚化站的运作流程、处理工艺及对废物废渣的安全管理。

有学员惊叹本地垃圾量已达每日1,000多公顿,平均每个澳门人一天製造近两公斤垃圾,数量惊人。澳门虽以焚化方式烧燬垃圾可大大减容,但现时堆填区已饱和,末端处理的方式毕竟是不可持续,源头减废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当中亦有不少学员关注本地特殊和危险废物,有学员认为,较早前把农曆新年过后卖剩的烟花爆竹,以销毁方式处理并不环保,该物品属特别危险品,特殊和危险废物站即使未能于厂房销毁,亦可就此向政府提出环保处理的建议。

另有学员就特殊和危险废物站的危机应急措施表示关注,认为厂房除了要着重预防危机事故外,亦应优化其危机处理和复原等重点措施,以防意外发生而造成的二次危机。

活动负责人霍惠平表示,学员在参观本澳环保基建时,表现积极好奇,反思良多。而导赏人员强调,垃圾堆填对土地的影响不可逆转,称现时鸭涌河公园便是昔日堆填区,堆填过后的土地不适合打桩建筑,只能退而求其次作公园和球场等用途,令学员深切明白「源头减废」对环境的深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