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改革促电商发展

特区政府近年大力推动电子商贸、特别是跨境电子商贸发展,但这些年来电子商贸始终未能在本澳普及,倒是外僱们的「澳门代购」混得风生水起,利用内地跨境电商平台及澳门商品价格优惠赚得盆满钵满。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四位澳区人大代表近日联署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协助澳门制订电子商贸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四位澳区人大代表的举动,正正反映本澳电子商贸发展已进入制度性瓶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才能突破起步慢、普及度低、网上支付系统未完善、法律法规滞后等「顽疾」。

内地拥有庞大消费群,对海外优质产品需求殷切;澳门是自由港,资金进出自由,而且奉行低税收政策,尤其在葡语系国家市场优势明显,若两地跨境电子商贸紧密合作,无疑可促进双方电子商贸发展,但就连经济局对外贸易管理厅厅长陈咏达昨日出席电台节目时亦承认,本澳的跨境电商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本澳中小企对加入网上销售面对各种困难。

澳门发展电子商贸的难处,业界早有总结:首先,澳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游客数量持续增长,面对每年数百亿元的零售总额,本澳零售业是「皇帝女唔忧嫁」,发展电子商贸的动力不大。

其次,本澳电子商贸起步较晚,现存标準不统一、电子支付平台建设滞后、安全性不够;在法律法规方面,重网路技术而轻网路法治化的观念较重,而且申请手续繁琐,从而大大影响本澳企业开网店的积极性。

面对本澳电子商贸发展的困难,正如四位澳区人大代表所言,特区政府应注重与国家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发展电子商贸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全社会开展电子商贸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同时,当局应制订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资讯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贸。此外,还要积极培养和吸纳IT人才,为电子商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

发展电子商贸是大趋势,亦是传统行业转型的契机,但归根结底,商家若想把握电子商贸的红利,除了政府政策支持配合,亦要创新经营思维,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打造独有的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