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大街」交易额增长逾四成 电子商贸发展需支付平台支持
电子商贸在周边地区发展如日中天,尤其内地,但本澳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因本澳仍未有相关法律法规,本澳尚未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支援电子支付,本地企业的电商发展受到影响和限制。经济局对外贸易管理厅厅长陈咏达昨日在澳门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讲场」表示,支付平台是解决电子商贸最大基础,政府已引入内地的大型支付机构,但仍不足够,未来期望可再引入其他机构。
「澳门讲场」昨日邀请一众嘉宾探讨本澳电子商贸发展。 (欧阳振华摄)
陈咏达厅长表示,去年12月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蓝色大街」活动,有近200家零售及餐饮业商户参与,藉此探索利用互联网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陈咏达称,「蓝色大街」发挥了预期作用,活动期间交易额比去年11月增加43.4%,交易笔数增加56.6%,对比10月份「国庆黄金周」假期亦分别增加34%和18.5%。旅客方面,89.58% 支持再次举办。
由澳门中区南区工商联会主办、经济局、澳门通及支付宝支持的本澳首个电子支付商圈「蓝色大街」去年12月1日启动,结合「支付宝1212全球狂欢节」气氛、大数据及消费导向技术,带动区内消费。
陈咏达又表示,电子商贸不止是支付平台,中小企若能透过电子平台的大数据取得消费导向,利用宣传线上线下联动推广业务,是电子商贸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最重要部分,在开拓市场上,才是最大的得益。
至于「蓝色大街」会否推广至其他地区,他表示要考虑有关地区内的游客数量是否足够支撑大型消费活动,以及地区内的消费种类能否满足游客需求,同时要考虑公帑支出的平衡。
在去年12月启动,为期一个月的全澳首个电子支付商圈「蓝色大街」,令商户交易额同比增长四成。 (互联网图片)
跨境电商发展难
陈咏达称,由去年开始,年轻人的中小企积极加入电子商贸,虽然支付平台和货运物流已有,已具备跨境电商条件,但本澳在跨境电商方面现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问题是中小企对加入网上销售面对各种困难,包括手续繁琐,对技术和安全性的顾虑,以及传统的经营模式仍有利可图,减低他们开网店的积极性。陈咏达认为,未来在政策的推广和社会氛围下,电子商贸的普及可做得更好。
邮电局电子商务处处长孙君炀则在节目表示,本澳的包裹邮件入口量较出口量多逾三倍,邮电局设有24小时邮箱,方便市民提取邮包,以及设立「安全电子邮箱」发放到货通知书。他又称,现时当局的速递服务已有200个目的地,包裹220个目的地,满足市民网购的需要。
出席节目的电脑学会理事长陈永健则认为,必须做好网络基础才能提供良好条件,例如保安和稳定性,否则所有服务会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