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称政府应带头旧区重建 都更会委员倡降低业主同意率

本澳现有超过4,000 幢楼宇超过30 年楼龄,在「都市更新」或「旧区重整」计划中,在整合业权过程会遇到相当困难,需花大量时间联络业主,「都市更新委员会」委员陆惠德,昨日建议降低业权同意百分比,相信有助「旧区重整」。

都市更新委员会委员陆惠德(左二)认同降低业权同意百分比。 (何灏恩摄)

澳门电台时事节目「澳门广场」昨日讨论旧楼重建计划问题,都市更新委员会委员、地产发展商会会长陆惠德,澳门房地产评估业协会创会会长梁竟成,街总社会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沈景云及福宁大厦小业主欧阳志琼应邀出席。

澳门房地产评估业协会创会会长梁竟成表示,在整合业权过程相当困难,需花大量时间联络业主,现时旧楼重建所需的百分百业主同意要求,如能降低业权百分比,对旧区重建有很大帮助。他又指政府现时向小业主重複徵收税项,令建筑成本增加。

有数据显示,澳门现有4,000幢楼宇超过30年楼龄,但相关重建计划却迟迟未有进展。(资料图片)

「都市更新」委员会委员、地产发展商会会长陆惠德称,为了加快旧区重建,也认同旧区重建业权比应下降,建议如30年以上楼宇,业权同意百分比应降低至九成,50年楼龄的楼宇降低至八成。另外,他指在澳门建筑成本昂贵,例如现时唐楼的建筑成本每呎为1,300至1,500元。若要小业主全数出资和不能增加容积率,相对阻力会较大。

街总社会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沈景云则指出,从以往经验得知,旧区重建在联繫关业主方面相当困难,他建议以「销售」方式向业主介绍重建好处。他称,自己曾参与房屋局的「低层楼宇维修资助计划」,该计划只要五成业主同意就可申请重建,奈何也只有两幢大厦重建成功,计划困难重重。

市民林小姐致电节目,批评政府对旧区重整一直没有行动。她指北区有部分楼宇是「三无」状态,「无业主会、无管理员、无清洁员」,政府应率先带动重建计划,尽快展开。林小姐亦建议,要降低业权同意百分比,旧楼宇业主也要和政府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