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压力锅急需减压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的亚洲首秀落幕,留下更多不安与难题。蒂勒森在访问韩国时高调表态,称奥巴马时代的「战略容忍」已经结束,若朝鲜威胁到韩国与美国的安全,将不惜对朝鲜动武。儘管蒂勒森的说法是换汤不换药,但在韩国政局动荡、中国对「萨德」强烈反弹的当下,朝鲜半岛正在承受愈来愈多的压力。

奥巴马时代的朝核政策,之所以被称为「战略容忍」,是因为其採取外部围堵的方针,一方面透过联合国制裁、禁运,实施经济压迫,一方面也持续加强与韩国及周边国家的军事部署,逼迫金正恩自愿重回谈判桌。自2012年金正恩上台以来,朝鲜背弃了六方会谈对朝鲜无核化的承诺,除非朝鲜自己回头,否则没有重新谈判的空间。

但从金正恩的表现来看,早已认定发展核武器是维繫政权唯一的办法,他并不在乎国际制裁如何影响朝鲜人民的生计,反而享受这种让强权头痛的存在感,即使触怒中国这个唯一的盟友也毫不在意。金正恩或许根本不想谈判,因为他知道在洲际弹道导弹还不能準确击中美国本土之前,谈判根本没有甚么好处。

蒂勒森的说法其实是执行奥巴马政策的下半场,若朝鲜持续升级挑衅,意谓着战争将成为比谈判更好的选项,而蒂勒森正在证明美国已经做好这种準备,并把球丢给中国,要看看中国能发挥多少影响力,以及如何维护地区与自身利益。

事实上,东北亚的乱局正在给予金正恩一个从中获益的窗口,中韩、中日之间各自有矛盾待解,南海与台海问题迎来紧张阶段,然而历史的纷争固然重要,更要紧的应该是如何共同面向未来。远亲不如近邻,如果中国发挥地区影响力,主动缓解各国之间的紧张关係,重新建立互信,将是为半岛解除压力的一个方法,也是建立地区强权威信的契机;另一方面,北京必须要找到与朝鲜谈判核问题的管道,让东亚邻国明白中国有能力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也必须做好防止边境动乱的準备,譬如建立人道设施、军事防卫部署;更不能排除参与战争的可能,因为若两韩在美军协助下统一,中国与西方世界将缺少缓冲区,严重影响中国利益。

无论进行何种準备,中美关係都是成败的关键,美国要发动朝鲜战争,某种程度上必须与中国取得共识,前提当然是在任何和平的努力都失败的情况,而要与朝鲜重回谈判桌,美国不能缺少中国的帮助,虽然北京当局将朝核危机视作美国策略的失败,但也正在此时,应该向国际社会展现何谓中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