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不能高兴得太早
荷兰大选落幕,在国内掀起民粹浪潮的「荷兰特朗普」怀尔德斯,并未如愿率领自由党成为国会最大党,让欧洲多个国家都鬆了一口气,这场选举之所以重要,是在前有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后有法国与德国将举行大选的情况下,作为欧洲大选年的「开幕战」,荷兰人民并没
有选择「向右转」。然而就如怀尔德斯所说,吕特将永远甩不开民粹的纠缠,整场荷兰大选充满右倾的语境,主要政党的碎片化与左派的衰落,不但预示未来更加保守的荷兰,也预示欧洲对抗民粹的前路仍然艰辛。
作为带领荷兰走出经济危机的首相,吕特赢得并不乾脆,他一路被怀尔德斯压着打,直到本月上旬才稍稍扳回一城,最终以逊于上届八席的成绩维持最大党的地位,对手自由党则由上届的15席进步至20席,成为国会第二大党。此消彼长,意谓着民族主义民粹仍然在荷兰社会佔有一席之地,许多选民确确实实在支持怀尔德斯这样的人,就像美国人支持特朗普一样。这种现象难以用一场选举来化解,套用怀尔德斯的话,已经放飞的精灵没有这么简单收回去。
吕特的胜利要归功于右倾的策略,过往荷兰选举多半关注经济与健保议题,但与土耳其的外交争议让民众更加聚焦在移民议题上,吕特不像希拉莉用精美的言辞主张包容的普世价值,他借用对手的语言强调「荷兰精神」,却又不是排拒异教异族的爱国民族主义,而是主张对荷兰价值的尊崇,可以说精準的抓住了选民的心声。荷兰本就包容多元文化,更是欧盟签约的地方,他们并不排斥穆斯林,只是担心移民将荷兰变成另一个地方。
可是在德国或法国,问题都要複杂得多,德国作为欧盟的领袖,默克尔主张门户洞开的政策让党内众叛亲离; 即将举行的法国选举又围绕在丑闻之中,传统右翼的菲永被丑闻痛击后,已经出现愈来愈多「特朗普症状」,开始痛批主流媒体与司法体制,在集会上高呼政治谋杀,要挟持民意杀出一条血路,许多法国媒体开始批评菲永已变得和勒庞没甚么不同,忘了自己本身就是体制内的菁英。
无论是荷兰政党的右倾化,或是法国菲永的「特朗普化」,都是极端民粹思想的徵兆,它不仅诉诸人民,且「仅仅诉诸人民」,任何法定程序与专业的分析都会被蒙上腐败的阴影,这种集体反智的情况,在媒体不受信任的当下从未真正被解决,而究竟媒体、政党或公民社会要如何反制,目前还看不出有甚么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