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狂帝国的复兴之路

无论特朗普有多少自相矛盾的说法,或看起来毫无逻辑的政策,至少有一个观念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变过,那就是不能阻止人们合法获取武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无论是一把枪,还是一批军火。而可能从一开始,特朗普表现出来的孤立政策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不是不支持北约、韩日或台湾,而是有偿的支持,必须购买昂贵武器,美国才有钱继续开发新武器,继续提供支援。这不但是维持地区霸权的方式,也是刺激国内经济的妙招。

重振製造业一直是特朗普的核心政策之一,但真正影响就业与出口的因素,除了工厂外迁,自动化与智能化也是重要原因,而回迁美国本土的成本又太高,实现的可能性又太低,也违背了商业自主的精神。唯独军火业一种是必须仰赖政府合约的「製造业」,无论是卖给美军还是做为军售出口,军火商都必须向国会议员游说,确保获得合约,而商人们游说的条件之一,就是工厂与技术留在其所属的州,帮助那些议员确保本地就业与经济生产,好让他们下届还能连任;而要获得多数议员支持,那就尽可能地在全美多个州设厂,确保自己的投标得到通过。可以想像,全美有多少工作机会与军火有关。波音公司光是在加州就有3,000家外判商。换句话说,没有一位美国总统能够忽视这股力量,即使是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也要含泪继续卖军火,枪狂帝国就是这样诞生的。

因此特朗普要改善美国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提振军工业。除了本月初提出的预算案中将军费提高逾一成外,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也与这个逻辑紧密配合,例如高喊削减对北约与日韩的防卫承诺,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北约秘书长已经承诺,要努力达成成员国军费支出必须高于GDP2%的目标,估计每年欧洲在军费上必须多花900亿美元。美国佔世界军火市场超过五成,军费上涨意味着军火商商机无限,而特朗普不过是说了几句话而已。

一炮炸响,黄金万両。为了东拒俄罗斯,北约成员国要增军费;为了防御朝鲜导弹,韩国要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为了防止台海开战,台湾要买二手军火。每个地区危机都是美国的好生意。

军火生意是一笔好生意,不但因为政府有更多操控的权利,也因为军工能带动其他製造业发展,如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大部分的收入来自民用产品,在接踵而来的军购大单刺激下,势必会激活沉寂已久的能量,军工和民用製造业相辅相成,就能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然而,特朗普必须要思考,刺激归刺激,每一件武器被生产出来,国家安全就少了一分保障,当他开始用贩卖危机来获利的同时,会不会催生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