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慧城市 提升应急能力
救急扶危一定是分秒必争,但本澳救护车执行任务时经常会受塞车影响,消防局日前透露正与交通事务局研究新措施,透过灵活调节交通灯,为消防车一路「大开绿灯」,方便救护人员赶抵现场施救及尽快将伤者送院。上述构思并非天马行空,但落实执行却有一定难度,因为当中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而本澳在此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智慧城市」简单而言,就是利用先进的资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便捷的生活。就以交通系统为例,湖北省的大型城市均採用智慧交通管理,当有路段发生交通意外,不再是派交通警到现场指挥,而是採用中央系统管理整个城市的红绿灯。
反观澳门,仍然由交通警到现场指挥疏导,加上澳门街车多路窄,遇上交通阻塞更会直接妨碍救援车辆执行任务; 另外,很多驾驶者在红灯前既想让消防车通过,但后果随时是事后收到交通部门寄来冲红灯的「牛肉乾」,是以不少驾驶者都宁愿等转了绿灯才让道。
为此, 消防局提出当消防车遇上红灯或车龙时,透过即时知会交通局,由该局实时将红灯转为绿灯,马上疏通道路。不过本澳路况複杂,人多车多,在没有疏导方案的前提下,贸贸然大幅调整交通灯,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就连消防局局长梁毓森亦承认,这实在是想无可无的办法。
消防局局长的无奈正正反映本澳急切需要建设智慧城市,因为韩国、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智慧交通管理方面早有成功经验: 每辆救护车都加入城市交通联网系统,当救护车接到病人需要紧急赶往医院,联网设备就会启动,自动将车行方向的红灯转为绿灯。同时前方车辆在救护车接近时,车上相同的联网系统会提示后方有救护车需要通行,及早準备避让。比起单靠人手操控转灯,智慧交通管理的优势尽显。
特区政府提出建设智慧城多年但成效未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原因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事务局即将对14个路口安装新型综合侦测系统,此举虽无法一下子令本澳实现智慧交通管理,但新系统具备先进拍摄功能,起码可以打消私家车无辜食「牛肉乾」的忧虑,今后就算遇上红灯亦放心让行救护车,对争取智慧城市建设的民意基础而言,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