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成功的雄安
说到中央新闢特区,澳门人也不陌生,因为毗邻的珠海在1980 年起就是经济特区,而全国近年来相继成立的新区就多达18个,其中有12个是在习近平上台以后批准的。不同于以往多是地方政府规划上呈,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批建,以「习核心」为主要推动力,层级之高前所未有。然而发展不见起色的特区不在少数,雄安新区具备甚么样的条件,让习近平有信心押宝呢?
没有一个特区不具备完善的发展愿景,否则也不会成为特区。雄安新区最重要的机遇在于它的政治因素,就是作为北京的副中心,疏导过于紧密、环境负担过大的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的重要一角。新区三县距离北京、天津各约100公里,往来北京、天津交通便捷,搭乘城际高铁车程只有30分钟;新区还拥有北京没有的生态环境,紧贴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将能大大补足北京缺水的弱点,而低度开发与自然生态,使得这里也没有染上雾霾、塞车与贫困带等「都市病」。
雄安新区的建设,将使京津冀成为三角,而京津冀又与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三角,有望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雄安新区将是新型城镇的示範区,也是国家未来创新发展的探索引擎。
其次,起点低,发展就高。保定三县去年的生产总值只有北京的1%,光是起步区的规划恐怕都能让三县的发展突飞猛进,雄安新区就像吸取其他城市发展失败经验后的「重启」键,让国家能够在这里落实更加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依照习近平今年2月实地考察安新县后的座谈会发言,绿色、宜居、创新、开放与协调将贯彻新城市的建设理念,不像通州将承接北京的市政功能,雄安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最后,雄安新区的规划,将为长江以北带来新的经济刺激,河北的发展在过去几年已经有很多讨论,雄安新区的出现符合现实逻辑与市场预期,而雄安的区位条件与发展现状,将带给全中国一个强劲而踏实的成长预期。以领导人「冠名」的新区不像过去以往的新区或特区,它有注定成功的潜值与条件,然而这不代表雄安未来一帆风顺,做为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从产业创新、城市创新、公共服务、软体建设甚至连房地产买卖,都可能引入前所未有的概念。中国的菁英将要做为「新移民」开发这片土地,如果创新能够生根,那么这或许也是中国特色建设的最后一次总动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