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地法》释法提案被拒 郑安庭唐晓晴皆信事件可解决
议员唐晓晴提出新《土地法》解释性法案,立法会经八个月重听及整理审议新《土地法》时的录音,立法会主席贺一诚上周五在立法会总结时表示,重听录音报告与立法原意相同,并拒纳提案,虽然如此,议员郑安庭及提案人唐晓晴均不约而同地相信,事件能获解决。
议员郑安庭昨日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今次并不是决定性报告,会继续为「海一居」小业主及其他不可归责地产承批人争取权益,直言「绝对有信心」,并指出现「海一居」事件,证明法案当中存在问题。
郑安庭称,立法会汇编比起录音更详细,当中有定义「闲置地」及「非闲置地」,「海一居」应属于「非闲置地」,惟新《土地法》做法「一刀切」,不论是否「闲置地」,只要临时批给期25年届满仍未完成发展则不获续期,一律要收回,对部分承批人「唔公平」;他担心,土地有机会在获批出后,还得有待政府批出街线图、规划条件图等,「只要一日未批,也无办法发展该幅土地」,政府曾答允「留一扇门」说服议员,但至今尚未体现出如何针对个别事件而解决。
郑安庭补充称,会继续致力着手推动法案研究可行性办法,并一直与「海一居」小业主保持联繫。他称,有小业主对拒绝提案感到忧心,甚至断言「唔知点面对」,更为此失眠,郑安庭表示安慰他们有信心解决,相信事件未到绝望。
提出新《土地法》解释性法案议员唐晓晴,在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相信事件能公平解决,当初递交要求解释新《土地法》个别条文的提案,单纯是基于一个法律人对法律的解读,日前得悉自己提交的议案未获接纳,并不意外,他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很多,但他感到可喜的是,在日前的立法会大会中,来自不同立场的多位议员纷纷提出对现时土地问题和「海一居」问题的关注,并呼吁早日出台解决方案,协助受影响的相关人士。
他坚信,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保障下,事件必定会达至公平解决方案,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亦一定会积极参与,尽好一个立法议员的职责。
「海一居」业主余小姐表示,「前路是光明,道路是黑暗」,但她都选择相信立法会的议员及贺一诚主席可解决「海一居」事件。她亦呼吁小业主要保重身体,务求达到上楼目的。对于下一步行动,她指业主会参加「五一游行」表达上楼诉求,预计有几千人参与。
立法会主席贺一诚表示,翻听录音报告结果确认,当年审议新《土地法》的委员会意见书与政府立法原意一致,并拒纳议员唐晓晴的提案。 (陈骏骐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