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马路霸主 今点缀旅游 三轮车跑遍半世纪贫穷繁华路

交通事务局日前为全澳58台私营三轮车进行检验,当中52台检验合格,六台缺席;新闻局昨日公布这一毫无趣味性的消息,相信并不会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但58这个数字,却是澳门过去五十、六十年来社会巨大变化的一道佐证,因为上世纪50至70时代,三轮车伕人数过千,全盛时期满大街跑动的三轮车,有700多台,是推动澳门经济前进的一台巨大人肉发动机。

「有力踩到冇力,冇力踩到乞食!」昔日脚踩三轮车的年轻小伙子,今日已是白髮萧萧,有些更是八旬之躯,生活坎坷潦倒。明爱总干事潘志明称,当年三轮车伕,潇洒散慢,很多都是孤家寡人,若再染上恶习,不是睡露宿者之家,就是收工把三轮车往巷尾一泊,以车当床,随处为家。三轮车在两岸四地中,只有澳门仅存,但亦已成为点缀旅游业的一道另类风景线;潘志明昨日受访时称,政府若要扶持这行业,千万不要以可怜态度对待,因为每个行业都其尊严,三轮车虽是夕阳行业,但当年却是挥一额汗、赚一分钱,让人敬重的劳动阶层。

新入行的三轮车伕,最年轻的都逾50岁,由于入行门槛低,不少退休人士都愿意尝试。 (梁灿旭摄)

在澳门众多特色旅游元素中,不得不提人力三轮车,上世纪50至70时代,一整列停在葡京酒店、外港客运码头、妈阁、喷水池一带的三轮车,是的士以外最受旅客欢迎的交通工具,几块钱的车资,沿途尽览濠江赌城的独特风采,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经验及享受。

上世纪50至70时代,是三轮车的全盛时期,满街都可见三轮车载客的热闹情况。 (互联网图片)

不少三轮车伕干到年迈都照样载客,图为当年一名白头老车伕在红街市等客。 (互联网图片)

昔年澳门车少马路亦寛,三轮车是市民一种重要交通工具。 (互联网图片)

坐三轮车游濠江的浪漫

据资料显示,本澳全盛时期有三轮车715台,从业员逾千人,时至今日,全澳只剩下58台。明爱总干事潘志明(下图)昨日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称,时代变迁,现在人们只将三输车当作是旅游观光的一种工具,但在当年,三轮车是肩负起本澳交通的一大重任。

潘志明指出,昔年澳门人口只寥寥30余万,人不多车亦少,三轮车可谓大派用场,由葡京辐射出新马路、妈阁、沙梨头一带,坐三轮车最是方便,而且其他司机见三轮车车速慢,亦不会「响按」催促,即使时至今日,三轮车在马路中行驶亦甚少受到歧视,这应算是澳门驾驶者独有的一分风度。

在葡京酒店门外,经常有多台三轮车待客,一般收费约100元。 (梁灿旭摄)

业界要补助非救援

虽然三轮车今日定位已变,但潘志明认为,三轮车是澳门一份宝贵的旅游资产,政府应好好珍惜及运用,惟补助非救援,应以尊重为首要,例如提供维修三轮车的补助,因现时修车费用高昂,动辄数百元,大部分车伕未必负担得起,却不必以可怜、同情态度对待,因行行都有其尊严,只要对三轮车行业给予尊重,让其继续发挥所长,就已足够。

交通事务局规定三轮车每年须定期接受检验,今年58台中有52 台检验合格。 (交通事务局图片)

中年入行仍叫年轻

其实,目前三轮车行业已不断有新血注入;潘志明笑说,所谓新血,都是40多50岁的中年人,由于一程观光旅游收费百多两百元,收入有空间,一个月平均也有万多元收入,且工作时间自由,驾三轮车又不用考牌,所以陆续有人入行。至于踩不动三轮车的老前辈,则和旅游局签订协议,专在旅游景点给旅客「摆甫士」拍照,倒也是三赢局面。澳门三轮车工会理事长何华福入行20多年,因缘际会在朋友介绍下入行。何华福表示,因为当年可以选择的职业不多,而且三轮车入行门槛低,70至80年代最「好景」,最高峰时700多台三轮车一齐开工,场面非常震撼。惜现在只余下58台,据他所知,当中30多位是全职司机,其余的都是兼职。

入行20多年的何华福称,三轮车目前已成为点缀旅游的一项角色。 (梁灿旭摄)

开三轮车 退休不求人

三轮车在澳门已成为一种特色文化,不少内地客也愿意花钱去体验传统人力车的滋味。何华福指出,三轮车一程最低消费要100元澳门币,生意好时一天可以踩上四、五次来回,但遇上生意淡泊或下雨天就「开工都冇人帮衬」。三轮车说得动听叫自僱人士,但实际上是「手停口停」,何华福说,不时会有年轻一辈入行,但他口中的年轻人,其实都是50多岁的中年男人。

对于三轮车行业的式微,何华福认为「冇得可惜」,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即使可惜亦不能强求。他指现时不少司机都是退休人士,最年轻的50多岁,最老的70多岁亦大有人在,他表示自僱人士的好处是想「做到几时就几时」,有部分兼职司机都是因为够自由,只要有一部三轮车,向政府部门登记,就可以踩出街。

胡景光:最好不驶出马路

对于三轮车如何保留及运用,澳门旅游业议会理事长胡景光(下图)认为,本澳的三轮车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应单纯作为富有本澳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在休闲旅游区如海滨长廊、科学馆及旅游塔一带行驶,让旅客「过把瘾」便可,基于道路安全理由,却不应将其作为一种在马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