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资讯要「快半拍」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係到人的健康生存,而且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世界着名旅游城市,食品安全尤其重要,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果严重。

近年来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当中不少影响及澳门,远的有2014年中国上海福喜食品生产公司「过期肉」事件;近的是最近巴西「黑心肉」及日本核污染食品事件,都在澳门引起关注,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严峻,但每次食安事件发生后,本澳都比邻近地区较晚宣布应对措施,被批评「慢半拍」。

目前有关当局是採用评估,市场食品抽检及食安巡查等方式监测市面出售食品安全,每天监测不同地方,包括国内、邻近地区香港、台湾、新加坡,以至欧洲、美国一些官方网站,以及跟不同地方食品安全官方合作,把一些複杂食品风险资讯进行交流,对有潜在风险的进行分析,评估那些食品对澳门会造成影响,如发现食品确实对澳门造成潜在风险及可能已进口澳门,就会通报业界及宣布进行回收工作。

根据本澳入口检验检疫制度,肉品入口除须提供有效入口卫生证明文件外,当局亦会对入口货物作现场查核,肉类一旦被检验出腐败或不宜供人食用,一律不会获准入口,以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此外,民政总署食安中心每年都抽样检查数百个食物样本,需达卫生标準始放行在市面出售,对市民食品安全有一定保障。

巴西冻肉在澳门市场佔近一半份额,本年至3月中旬,民署已抽检的200 多个食品样本未见异常,抽检食品的合格率高达百分之一百,反映当局对食品安全,採取严密监察措施。然而,过去多次食品安全事件波及本澳时,当局採取的应对措施,都较邻近地区「慢半拍」,以巴西冻肉事件为例,内地在3月19日已暂停入口巴西肉品,本澳在3月21日晚才跟随香港宣布採取预防性措施,暂停接受入口巴西肉品申请。

当局对重大问题採取谨慎措施无可厚非,但涉及食品安全,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可能範围内,应尽早公布应对措施,使消费者尽早知悉,尤其餐饮业界,及早採取措施防止採用不合卫生食材,一旦影响及游客,后果严重。 本澳食品安全监管水準已与国际接轨,仍须研究进一步优化,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