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会忧伟龙马路建公屋毁山景 配套设施不足易变「石排湾2.0」
城市规划委员会昨(5)日召开今年第三次全体会议,再次讨论备受争议的凼仔伟龙马路8,000个公屋单位规划条件图草案,有意见指建筑物高度破坏大潭山景观、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足等。委员郑德华称,山体景观可遇不可求,大潭山已是澳门「最后的浪漫」,应重视保育,亦有委员忧虑此规划会重蹈覆辙而成为「石排湾2.0」。
城规会委员郑德华称,山体景观可遇不可求,大潭山已是澳门「最后的浪漫」,应重视保育,担心规划会重蹈覆辙而成为「石排湾2.0」。(资料图片)
委员胡玉沛称,与大潭山景观157米海拔相若,伟龙马路地段若建成最高155米的楼宇,大潭山附近现时78米至90米海拔的环山径、烧烤区等郊外设施将被完全遮挡,本应绿悠悠的山体景观终变成石屎森林,质疑是否只有伟龙马路地段才可兴建大型公屋设施。
方案需要多方面评估
工务局副局长张润民表示,楼宇最大许可高度分别是海拔155 米和90 米,高度来自航空役权要求,是法律规定的最大高度。在有初步建筑方案后将作环境评估、空气流动评估和交通影响评估,若方案未能满足,说明方案不可行,届时会检视包括高度和整个发展强度等,在未能符合方面作针对性调整。他又称,有关工程不会再开挖现有山体。
仅一条交通输管
委员陈德胜直言,今时今日仍要每星期为石排湾居民解决各个由于设施配套不善所引起的问题,而伟龙马路地段只有一条交通输管,但却要承载发财巴,重型货车等大型车辆,他坚信该地段若起8,000个公屋单位交通定必瘫痪,希望当局再考虑是否有其他更适合市民宜居及就业的地方,不要再予人本澳是有钱但「蠢」的印象。
张润民介绍时称,伟龙马路公屋项目初步将设包括康体设施和图书馆、街市,长者和托儿服务等社区配套,整个规划中,居住用途与交通生活等配套设施的面积比例约为 3:2。以石排湾作比较,当时规划两者比例为 2:1,即超过 60%为居住用途,只有近30%作配套设施,相信凼仔伟龙马路公屋项目在总结经验后已有所完
城规会委员胡玉沛持大潭山照片称,伟龙马路地段公屋若建最高155米,大潭山环山径、烧烤区等郊外设施将被完全遮挡。(梁佩茵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