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昨贯通 一段255米的鬼斧冰封工程
昨日是港珠澳大桥工程一个里程碑的重大日子──拱北隧道贯通。谁会想像得到,一条由东至西长255米、在澳门关闸与珠海拱北之间「三不管地带」地下开凿的暗道,竟然花了施工队五年长时间!而这条埋在每天30万过关人次脚下的隧道,五年来从没有影响过两地通关,因为它根本不曾引起过人们半点注意。
然而,这条暗黑隧道,却是港珠澳大桥最艰难的一段工程,泥土鬆软兼海水倒灌,根本无法施工,但如果打不通这条255米长隧道,整个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将无法连接珠海的道路网,千亿工程势将功亏一篑!但施工队最后想出一套超乎想像的釜底抽薪方法,就是把整段地下泥土冰封起来,再逐寸逐寸挖掘……
拱北隧道是连接珠澳人工岛及珠海西部道路网的惟一通道,意义相当重大。 (设计图片)
这段255米长隧道,名叫「拱北隧道」,港珠澳大桥由西进入珠澳口岸人工岛后,经拱北湾大桥进入拱北,但如何穿越拱北口岸,再连接珠海以西的道路网,是负责施工的中铁十八局最头痛的事,由于考虑到不能影响这个全国最大人流量的口岸,施工队否决空中架桥,最后只能选择进行地底挖掘一途。
据施工队透露,「拱北隧道」只能在关闸与拱北之间的「三不管地带」、由东至西开凿,由于该处土质鬆软,施工队利用36根钢管圈成一个巨大圆柱体, 圆柱体高21米, 阔19米, 横切面面积达336平方米,据悉,这样大的隧道断面打破了世界纪录。
为了将软泥冻成硬土方便挖掘,施工队将管道内变成零下摄氏17至20度的冰天雪地。 (互联网图片)
人造大冰桶 地下冰天雪地
挖掘工程的硬件虽然构想出来,但施工队忽略另一个关键──地下水渗透及海水倒权,施工队曾在20多米深地底,遇到每小时400立方海水涌入的险情,施工队最后想出一个想天开的方法,乾脆把整个巨型圆柱体内的泥土冰封起来,再进行挖掘工程。
有内地记者早前由中铁十八局带领进入隧道採访,地面是摄氏20多度,但进入地底后,气温即时下降至摄氏4度左右,原因是由36根钢管圈经製冷机冰冻后形成的低温,除了将整个巨大圆柱体变成一个「大冰桶」外,还将周遭空气急剧下降。
拱北隧道位置关闸与拱北之间的「三不管地带」,但并不影响关闸口岸过关人流。 (互联网图片)
每年电费人仔4,000万元
据技术人员透露,「大冰桶」的温度要长期维在零下17至20度,要不然不能软土变硬,亦无法把周遭的地下水分隔开。当软土变成冻土后,施工队再利用钻土机逐寸逐寸挖掘,据悉,一日只能挖几十厘米而已,可见工程之艰辛。
另外,为了长期维持超低温,製冷机器每天耗电十万度,一年电费高达人民币4,000万元。整条隧道虽然只有255米长,人行不用五分钟,但因为工程複杂异常,结果耗时五年,投入人民币四亿元,是一般隧道造价的40倍!
拱北隧道全长255米,但施工队却耗时五年才能将它打通。 (互联网图片)
三隧合一 年底与主桥合龙
「拱北隧道」採用双向六车道设计,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香港到珠海,下层是珠海到香港,除了口岸地底255米长外隧道外,还加上海域人工岛明挖段及陆域明挖段,三段隧道合共总长2,741米。若再计算连接珠海前山河特大桥,穿越将军山,沿南琴路两侧西行至洪湾,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这一段被称为港珠澳大桥的珠海连接线,全长13.4公里。
中铁十八局副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专案指挥长潘建立日前称,「拱北隧道」的完工,成为世界施工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複杂,周边建筑环境最密集的隧道之一。预计将在今年底前,与主桥一起具备通车条件。
施工队昨日为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贯道举行庆祝活动。(互联网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