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做契速度保障安居乐业
经屋「做契」常被批「叹慢板」,快则几年,慢则长达十年,导致部分经屋家团成员因结婚、继承住宅物业的部分业权等变化,而被房屋局取消「做契」资格的情况已时有发生。房屋局近日宣布取消61户经屋家团的申请,有部分受影响家团反映,主因正正是「做契」时间过长,期间发生婚姻或继承等家庭变化。同类事件一再发生,值得当局重视。
澳门私楼价格长年高企,令不少市民的「上楼梦」只能寄託于远低于市价的经屋来圆,但从申请到「上楼」等十年八载不在话下,而且就算拿到钥匙成功「上楼」,亦不代表「屋在我手」,一切要等办理完不动产买卖公证书(俗称「做契」)才算尘埃落定,期间假如违反《经济房屋法》,随时遭当局收回经屋、打回原形。日前有61个经屋家团被房屋局宣布,涉嫌违规而取消资格。
有立法会议员表示,有受影响家团反映主因是经屋做契时间过长,期间他们发生婚姻或继承等家庭变化,即使已经完全跟随房屋局的指示处理和申报家庭变化状况,仍然被房屋局解除买卖预约合同。
房屋局依法施政的确无可厚非,但如果事事都推到行政程序处理,既劳民伤财又浪费公帑,更造成市民与政府的对立。当局应尽快对被取消做契资格的个案逐一审视,仔细检视当中有否涉及程序上的瑕疵; 同时对《经屋法》作出相关修订,避免日后出现更多同类的争议。
经屋做契「龟速」的原因涉及法律问题,法律规定必须等待经屋所属地段的社服设施、商业单位工程等全部竣工收则,经屋单位才能做契。一关不过,其他全部「陪住等」,当中是否有改善的空间,值得思考。
拖慢经屋做契速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手不足: 面对万九、后万九等数千单位做契工作的汹涌而来,有限的公共公证员犹如杯水车薪,即使政府数年前开始委託私人公证员协助,但全数私人公证员加起来不过60人左右,等待处理个案自然堆积如山。因此,坊间呼吁政府「放权」的声音从未停歇。
婚姻结合与生老病死属正常的家庭现象,倘若因此而失去居所,似乎是忽视居民的家庭发展需要, 当局有必要加快经屋做契效率与兴建进度,让市民居有其所,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