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获重视 政府支持度亦低 残疾人士专用「辅具」既残又缺
残疾人士与一般市民所使用的器材大相逕庭,其称之为「辅具」(意指辅助工具),惟特殊奥运会执行总监萧宇康(下图)无奈表示,本澳不少残疾人士在「辅具」上获得的资源仍然匮乏,甚至只能使用一般学生的教具,质疑当局因购买或研发「辅具」的经济效益低,以「用到就用,用唔到就算」的心态对待他们。
萧宇康直言,社会观念并不重视每个人的价值,建议应由公民教育做起,并在人才培训方面着手,引进外地专业人材,为不同的残疾人士设计相应「辅具」。
特殊教育学会理事长董志文(下图中)提到,各类残疾人士有专属「辅具」,可参照邻近地区如香港,研发软件训练自闭人士及智障人士的语言、社交、沟通能力,但前提是仍需政府的支持。他建议,政府可考虑在大专院校或高校设立比赛,让学生设计各种软硬件,创造属于澳门本土的「辅具」,董志文相信,本澳科技水平有条件开展此类活动。
至于残疾人士适合何种「辅具」?董志文称,就算是同一类型的残疾人士,适应能力仍然会有差异,故最重要还是相应的治疗师和教师参与设计,才能达至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