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绝不是更好的改变

欧洲政坛近年对欧盟或欧元区存在的必要,有许多反思与讨论,收回主权退出欧盟的说法,至今仍难以得到主流意见的认同,被认为是不负责任与消极的做法,却能够深深打动民众心理,法国就是这样的例子,极左与极右主张脱欧,传统政客则主张改革欧盟,偏偏这些传统的政治精英每每让人民伤透了心。

法国是欧盟政经体系的核心,也是欧元区内第二大经济体,对欧盟的影响远超过使用英镑的英国。法国更是个负债累累的国家,庞大的公共财政支出佔国家GDP约57%,经济成长乏力,早已不具备脱离欧盟的健康财政体质,虽然债务问题不比希腊或西班牙等国家好,在欧洲央行背书下仍被资本市场看好。而若脱离欧盟,光是重新使用法郎就可能使市场崩盘、债务违约,许多企业甚至政府,可能在脱欧的一瞬间破产。值得参考的对象就是2001年12月阿根廷比索与美元脱钩,社会发生严重的集体骚

乱,政府被迫实施长达12个月的现金管制。

此外,法国出口至欧盟国家的货物比例高于英国,脱欧后对出口的影响比英国更大,边境必须重新设立海关,出口吸引力必将大幅减少。而失去欧盟庇护的法国,也将引发外资撤退潮,工作机会只能比原来更少,失业率恐怕会再创新高。对于这一切,勒庞或梅朗雄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两人不但主张脱欧,还说要大幅增加公共开支,法国又不具备美国或英国这种单独谈条件的能力,钱从哪里来?用法郎举债?

不论是法国或是欧盟,确实都需要改变,欧元区内不论经济体质使用统一货币,本来就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勒庞或梅朗雄关于欧元的批评都没有错,欧元区国家无法使用货币工具调整应对经济危机,也连带因为统一货币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欧洲议会的经济政策无法落实到不同状况、不同文化的国家,始终难以成事。

如今欧盟的状况就像一列失速的列车,继续前行未知能否有出路,跳车却也是粉身碎骨,而用民粹的方法与反智的言论股动民粹,不告知选择「跳车」要面对甚么后果,只是无良政客的典型做风。

对非欧盟国家的领袖而言,欧盟的危机是全球化危机的缩影,脱欧、民粹、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环环相扣,但每个主张保护主义的民粹领袖之间,彼此又很难存在合作的可能,保护主义本身就与互惠互利精神相斥,却又注定是个假命题,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不靠对外交往能活得下去。同上一条船,就该共同把好舵,即使欧元需要退场,欧元区国家集体决定也都好过各自「跳车」。关于法国脱欧后的未来,勒庞从来没有说清楚,法国人渴望改变,但脱欧绝不是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