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徵费 当局需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统计暨普查局上周公布「2016年环境统计资料」显示,全年收集家居废料23万9,993公吨,按年增加5%;工商业废料13万7,949公吨,按年增加10.8%,垃圾焚化中心全年共处理50万3,867公吨城巿固体废物,按年增加1.7%。废料垃圾逐年增加,源头减费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局表示,长远希望透过污染者自付及就生活垃圾徵费,减少废物量,并已开展「澳门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研究」。

环保局计划增设厨余处理机,教导前线人员正确处理厨余。 (许舒婷摄)

原环境谘询委员会委员何伟添,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支持生活垃圾徵费,但强调环保当局必须完善有关制度并进行监管,以及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他以胶袋徵费为例,指当局计划让商户收取胶袋费用,却不对费用作处理,或将费用用作支持环保回收产业。假如日后政府实施生活垃圾徵费,但只任由专营公司收取相关费用而不作监管,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

环保局配置资源垃圾分类回收设施,鼓励居民养成分类垃圾习惯。 (许舒婷摄)

系统自录丢弃垃圾

何伟添指出,生活垃圾徵费的实施或可考虑借助于电子手段。他举例,部分地区经已沿用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透过派发印有无线射频识别标籤的垃圾胶袋,以及设置有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的垃圾收集箱,住户于丢弃垃圾时会作自动记录,且可以此作测量收费,日后亦可将措施逐步推行至旅行团当中。

环保局于去年底发布的《澳门环境状况报告2015》指出,本澳平均每日人均生活废弃物量为2.13公斤,较邻近地区多。

《澳门环境状况报告2015》显示,本澳每日人均生活废弃物量为2.13公斤,较邻近地区多。 (许舒婷摄)

市民环保「讲多过做」

何伟添指,根据环保局每年公布的《澳门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反映本澳市民「讲多过做」,市民虽声称支持环保,惟环保参与度仍较低。他提到,几个环保组织于早年几乎每月均会举办如海滩清洁、河道清洁等可供市民亲身参与环保工作的活动,惟近五、六年,此类活动数量大减,未知是否由于局方在此方面的资助减少,若然属实,他期望当局能够加大对环保工作的资助,以带动更多市民亲身参与环保工作。

另外,他亦指出,本澳分类回收垃圾箱数量较少,便利程度不足,大大降低市民参与环保回收工作的意慾。他以电池回收为例,起初当局只设置两个电池回收点,当局经意见反映后加设回收点后方见成效,反映了若设备不便民,则无法增加市民参与环保回收工作的意慾,故设施便民相当重要。

何伟添表示支持生活垃圾徵费,但强调当局必须完善有关制度并进行监管。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