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伟龙马路公屋项目
在行政长官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前夕,记者在街头访问市民最关注问题,受访市民不约而同关心房屋及交通,尤其房屋问题,楼价高企,公屋供应少,住屋问题困扰不少市民。在答问大会上,行政长官重申加大兴建公屋,并强调凼仔伟龙马路地段兴建8,000个公屋单位计画不变,以满足市民需要。
政府计划在伟龙马路地段兴建8,000个公屋单位项目,最近在社会上引起热议。一年多前,政府依法收回澳门机场对开伟龙马路地段后,行政长官表明土地将用作兴建公屋。对于政府为解决居民住屋问题,将原来兴建豪宅地段用作兴建公屋,曾获得社会广泛支持。但其后当局透露将在地段上发展一个大型公共屋村,兴建8,000个公屋单位,规划草案建议的楼宇高度155米,预计居住人口超过24,000人,因此受到反对,担忧项目规模庞大,对环境、交通、社会设施构成压力,甚至质疑在机场附近兴建大型公屋群是否合适,未来居民可能备受噪音污染。
对于在伟龙马路地段兴建一个8,000个单位、居住人口达24,000人的大型公共屋村是否适宜,应作理性讨论,有建议提出伟龙马路地段不适宜兴建大型屋村,但可考虑兴建小学,这一建议值得商榷,除噪音问题,更要面对学童交通、跨区上学等问题。
在一幅位置偏远、完全未有配套设施土地上发展一个大型屋村,确实令人担忧,前车可鉴是石排湾公屋群,落成多年至今交通、社区设施等民生重要配套,依然未臻完善,当局有需要因应公共房屋需求、民生配套设施以及交通承受力等作深入研究,做好交通和其他配套设施规划。伟龙马路地段位于垃圾焚化中心附近,空气污染问题必须解决,此外,邻近机场的噪音问题影响居住市民生活,在规划上也需要处理。
在伟龙马路地段兴建公屋,当局需与城市规划一同进行,并同时进行环境评估工作,利用科学数据作出全面规划,然后进行公众谘询,理性讨论伟龙马路地段兴建公共屋村问题。
澳门土地资源有限,寸金尺土,近年楼价和租金均急剧上升,但经屋社屋紧缺,市民对公共房屋望穿秋水; 长远而言,当局有必要做好规划研究,确立恆常的社屋或经屋申请制度,拟订明公共房屋稳定的供应目标,按部就班解决市民居住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