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演奏家大奖赛弦乐组 澳青年音乐家庄燊夺奖

欧洲音乐盛会之一伦敦演奏家大奖赛(London Grand Prize Virtuoso),本澳音乐家扬威,青年钢琴家龙志恆赢得冠军,澳门理工学院音乐课程毕业生、现于荷兰阿尔特兹音乐学院(Artez Conservatorium)攻读中提琴硕士的庄燊,亦在弦乐组赢得第二名,颁奖礼于上月12日举行,庄燊获邀在着名的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献艺。本报日前访问了这位年轻女音乐家,畅谈她在音乐的心路历程。

庄燊获邀在着名的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献艺。(受访者提供图片)

庄燊自小便在音乐薰陶下成长,四岁开始学钢琴,十岁开始学小提琴,大学及硕士同样主修音乐,自小以来离不开音乐。虽然如此,她坦言一开始并不太顺利;跟很多亚洲小孩一样,自小就由父母安排下学弹钢琴,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喜欢音乐的她却对钢琴这乐器有所保留,一直跌跌撞撞,直至十岁时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小提琴,才真正全情投入音乐当中。

本地青年中提琴手庄燊,获伦敦演奏家大奖赛弦乐组第二名。(受访者提供图片)

一试即爱中提琴

在今次比赛中,庄燊所演奏的中提琴,竟是她三年前在大学时才首次接触的乐器。她表示,当时大学老师留意到她的手型较大,身形修长,认为她适合演奏在澳门,以至全世界都缺人演奏的中提琴,她便「听话」试一试,怎料一试爱上,形容中提琴的音色较低沉并温和,在她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幸好她有多年拉奏小提琴的经验,中提琴很快便上手,后来更攻读中提琴硕士。

庄燊现场为本澳记者演奏小提琴。(李亮希摄)

演奏融入欧洲文化

庄燊表示,伦敦演奏家大奖赛是她第一次参加的音乐比赛,坦言赢得第二名是意料之外。在这项国际比赛中,最困难的是如何以一个亚洲人的身份演绎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并在人前留下深刻印象。她觉得欧洲人自小受历史文化的薰陶下成长,对音乐的理解是十分自然的,但自己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便要在多方面努力。除了加紧练习,亦在欧洲多看风景、多听音乐会,多方面感受欧洲的文化,再将所见所闻投入在自己的演奏中。

被问到未来会否回澳成为职业音乐家,庄燊不假思索地回答,「绝对会」。她表示,与不少在欧洲深造音乐的澳门乐手一样,希望学成后回澳能加入在亚洲、以至是全世界也享负盛名的澳门乐团,继续自己的演奏生涯。

澳门是「音乐收藏地」

谈到澳门的音乐,庄燊形容澳门是个「音乐收藏地」,指其实澳门是个富有音乐文化的地方,西乐有葡萄牙的法朵、中乐则有鹹水歌等,亦有新派的流行音乐。另一方面,政府亦相当支持音乐产业,不时邀请国际级的音乐家来澳演出,以低廉的票价让澳门人欣赏,可惜绝大部分入场人士均为外地人,本地人却不懂珍惜,直言十分可惜。

对于在澳门这个凡事均以金钱挂帅的城市,庄燊认为修读音乐的年轻人要坚持理想,无忘初衷。她寄语所有正在学音乐的年轻人,尤其是正困在练习却苦无突破的「樽颈位」时,「只要坚持,就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又建议他们多看多听本地及国际级大师的演奏,同时多番尝试,找到自己的路线,令自己的音乐更有说服力、更能感染到这个城市。

音乐家庄燊 学艺路程

庄燊自幼学习钢琴、小提琴,毕业于澳门理工学院音乐课程音乐表演专业,师从澳门乐团小提琴家陈琰乐,在校期间获励志青年飞跃大奖奖学金,其后随提琴教育家王家阳修习中提琴。

2016年,庄燊获荷兰阿尔特兹音乐学院(Artez Conservatorium)唯一优异生奖学金录取,攻读中提琴硕士学位,师从中提琴家JuliaDinnerstein教授。 在荷期间亦特别获日本中提琴教母今井信子、荷兰皇家管弦乐团中提琴家Yoko Karanmaru等的指导。

在今年3月举行的伦敦演奏家大奖赛(London Grand Prize Virtuoso)弦乐组赢得第二名,并获邀在着名的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献艺。

庄燊表示,澳门是「音乐收藏地」,本地人却不懂珍惜,十分可惜。 (李亮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