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海隧今全线合龙 最后一钢筋混凝土沉管吊装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最终接头」——钢筋混凝土结构,将于今(2)日正式吊装沉放,其对接成功将标誌着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线合龙,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桥岛隧三合一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是长约29.6公里的桥、岛、隧集群工程。

从港珠澳大桥桥面远眺建设中的西人工岛。 (互联网图片)

这是鸟瞰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西人工岛。(新华社图片)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是一个巨大的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重达6,000吨,是国内首个钢壳与混凝土浇筑的「三文治」梯形沉管结构,安装在海底28米深的E29和E30两节沉管之间,像个楔子一样,将全长5,664米的沉管隧道连为一体。

「最终接头」的吊装对于精度要求非常高,可用安全距离只有5-7厘米,入水后还要受洋流、浮力等影响,姿态会发生变化。「最终接头」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贯通的控制性枢纽,也是全线合龙的最后一环。其採用「三文治」钢壳混凝土结构,整体呈楔形,底板长9.6米,顶板长12 米,重达6,000吨,吊装难度很大。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最后一节「最终接头」今日吊装沉放,其对接成功将标誌着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全线合龙。(互联网图片)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5,664米,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建好后为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连接线及口岸。其中,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樑、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和桥樑的东西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的海底隧道入口建设现场。 (新华社图片)

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主体建筑共分三层,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全部採用装配式施工及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其中主体建筑首层结构包含清水混凝土立柱、樑板及悬挑板等结构。

根据东、西人工岛设计方案,两座人工岛岛上建筑总体形态趋同,均包含主体建筑、广场、环岛公路等,但功能定位不同:东岛拟建设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且开放游客观景揽胜功能。

西人工岛主体建筑主要服务于沉管隧道管理,同时兼顾办公、观光功能。其由办公室、监控室及宿舍区等设施构成,建成后将与东人工岛遥相辉映,成为珠江口的「新地标」。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珠海和香港两地的通行时间将从过去的陆路3至4小时,水路一个多小时,压缩到30分钟的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