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环 休闲圣地 原住民忧「最后冇屋住」
被称为「澳门后花园」的路环,虽然是广受旅客及市民欢迎的休闲圣地,但其实仍有不少老街坊居住在路环旧市区一带,以十月初五马路、船人街、打缆街及民国马路为旧区的重点範位,有部分「原住民」由清朝起已定居下来,可说是最地道的澳门人。
其实,除路环旧市区外,黑沙村及九澳村亦是同属澳门最古老的村落,由清政府当时所批发的住屋土地,传承自民国再到澳葡政府,一直以「纱纸契」当作地契,唯回归以来,澳门政府不承认「纱纸契」的合法性,村民在修葺工程及更换电錶上一直无法得到改善。
何先生(下图)30多年前已在路环旧市区一带定居,对路环旧市区充满感情。他坦言自己的单位虽然并非「纱纸契」,对附近居民窘局早有耳闻。何先生认为路环村历史跨越几代人,早已植根于土地上,而且村民一直奉公守法,但却因为不合理的政策而得不到应有的生活质素。他又指前任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在任时有提供补偿方案,但在政府换届后则不了了之。
自上一代起已住在路环的长者表示,自己所住的单位是由上一代流传下来,虽然子女已经搬到市区,但对路环一带的环境始终无法被取代。他表示,目前提供的电量尚能勉强应付自己所住的单层村屋,但有些邻居在十多年前加建单位后,电錶功率未能增加,导致每年夏天晚上都会出现断电情况。路环旧市区一带的老村民,大多认为政府现时的说法不止不近人情,而且不负责任,更语带委屈表示自己没有犯法,担心最后「冇屋住」,希望政府重新考虑。
路环被称为「澳门后花园」,留有较多当代风格建筑,是受旅客及市民欢迎的休闲圣地。 (梁灿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