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头盔保护人 还是人保护头盔? 议员齐轰头盔标籤 弄出个「大头佛」
俗称《新头盔法》的《核准轻型及重型摩托车驾驶员及乘客防护头盔的型号》行政法规下月13日生效,但法规还未实施,已惹来一大堆质疑,事缘合规格的头盔有八个产地标準,但执法的治安警却主要根据头盔的标籤作出识别,一旦标籤因日晒雨淋破损或剥落,有可能因此被罚600元。议员宋碧琪昨日在立法会全体大会议程前发言时质疑:「究竟係头盔保护自己,定係自己要返转头,保护个头盔呢!?」议员陈亦立接着发力,指当局做法本末倒置,销售商有责任出售合规格头盔,当局应从销售头盔的店铺进行查验才对,不是反过来向消费者「开刀」。他更幽政府一默,指治安警要懂得处理噪音、家暴、虐畜,现在还要分辨头盔规格,笑言「治安警察局的叔叔们,辛苦了!」
多名议员昨日齐对《新头盔法》提出质疑,究竟是头盔保护人,还是人保护头盔? (互联网图片)
据统计局资料,去年全澳有电单车127,327辆,而据电单车销售业界推断,全澳约有30万个电单车头盔,当中包括不合规格及残旧会被淘汰的头盔,过超十万个。再根据交通事务局统计,去年共发生15,342宗交通意外,逾一半涉及电单车意外。换言之,在7,000多宗电单车意外中,驾驶者及乘客因佩戴不合规格头盔而受伤的人数,起码不少于2,000人。
为保障电单车驾驶者及乘客生命安全,《核准轻型及重型摩托车驾驶员及乘客防护头盔的型号》行政法规下月13日生效,惟扰攘一年多的法规快要实施之际,却惹来坊间不少质疑。
执法不应单一靠标籤
议员宋碧琪昨日指出,近日收到不少电单车驾驶者反映,由于日晒雨淋等原因,头盔标籤出现破损脱落实属正常。惟标籤脱落也不代表头盔就不符合安全标準。直言:
「究竟是头盔保护自己,定係自己要返转头保护个头盔呢?」宋碧琪又认为,警方执法时应更人性化及灵活处理,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驾驶者;同时,亦需要加强对前线人员专业培训,对不同头盔型号具备基本辨别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头盔有没有贴上标籤而决定其安全性。
「警察叔叔辛苦了!」
惟议员陈亦立却认为,负责执法的治安警察厅的警员目前已「周身刀」,除了要懂得分辨噪音、又要区别是否家暴、更加要有一个爱护动物的心,现在还要分辨13万个头盔中是否夹杂有不符法律规範的型号,笑言「治安警察局的叔叔们,辛苦了!」
为何不向源头着力?
陈亦立建议,应从头盔销售商层面着手,规定销售商只可售卖合规格的头盔,如发现销售商在售卖头盔过程中有欺骗或误导成分,政府应予以处罚,而不是向消费者「开刀」,令他们大费周章,上网查询自己的头盔是否合乎规格。
议员陈美仪亦批评,虽然政府为保障巿民行车安全,推动使用安全性高的头盔是「好政策」,但当局在推行和制订时,没有由市民的角度和执行的细节通盘考虑,使到社会出现种种疑虑,特区政府应当汲取经验。
标籤脱落不表示不安全
此外,议员陈明金昨日亦在书面质询中亦指出,收到不少电单车车主反映,因标籤在头盔表面,日晒雨淋,标籤自然脱落或显示不清,但仍安全、可靠。按照交通局发文的要求,这些因标籤脱落或无法辨识的头盔都要淘汰,更新换代,甚是扰民。居民质疑政府执法本末倒置,希望政府勿一刀切,要讲究执法的方法和技巧。
本澳去年涉及电单车意外约7,000多宗,当中因涉及使用不合规格头盔的伤者,不在少数。 (互联网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