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轻轨安全性提升故障处理效率

轻轨作为本澳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分担公共巴士载客压力、缓解路面拥堵等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区域连接并提升出行效率,最终实现“轻轨为主,巴士为辅”的目标。然而,近期轻轨时常出现故障导致停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意见指出,当局在大力建设轻轨路线的同时,亦需要重视列车运行安全和轻轨服务质素等方面。

近年来,特区政府持续推进本澳轻轨建设,自2019年10月起,轻轨凼仔线投入营运,并于2023年底延伸至妈阁站,随后,石排湾线已于今年11月初正式通车,其他线路亦正在按序加快建设中,本澳轻轨覆盖范围和规模效应逐渐加大。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至10月,轻轨的日均载客量均超过一万人次,可见轻轨使用率不断增加,相关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但早前,为共贺佳节,澳门轻轨自9月29日起提供为期三天的免费乘搭服务,不过免费乘搭首日下午便突发故障,导致大部分站点停运约两小时;时隔两周后,轻轨再度出现故障,影响协和医院站至莲花站的列车服务约一小时。有乘客表示,故障当日列车停在路轨,他们在车厢等候逾半小时,最终被安排中途在马会站下车,自行前往改坐巴士。不少市民认为,轻轨公司的处理方式尚有提升空间,事故后应加快安排疏散并主动提供巴士接驳等服务,否则将对轻轨乘搭体验和意愿造成一定影响。

笔者认爲,应该在确保轻轨安全性的前提上,对相关机制设置、智能监控系统等作出检视和改进,实现即时监测及预估轻轨潜在的故障风险,并快速排除隐患,尽可能减少类似的技术问题出现。此外,轻轨故障后,对乘客进行引导安抚、确保安全疏散是重点工作之一。本澳多项盛事活动即将举办,轻轨载客量及使用率预计将大幅增涨,应优化轻轨故障应急预案和处理机制,以便更加迅速地作出事故通知及后续安排,同时加强培训提升轻轨员工的应变协调能力,以高效疏导安置乘客及主动提供替代出行方案,并对长者、残疾人士、孕妇儿童等特殊乘客提供优先协助。

直选立法会议员 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