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慢性疲劳
上星期提到,慢性疲劳(虚劳)的表现很複杂,可多个脏腑同时出现虚损,而虚损类型各有不同,如果盲目进补,例如阴虚有热的人用高丽参等热性补品大补,痰湿体质者服食鲜奶炖花胶,随时适得其反。
举例说,思虑过度者易心血虚,病人除疲倦外,还会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较黄、易心悸。他们亦易合併出现脾虚,形成心脾两虚,导致四肢乏力、胃口不佳、易胃胀肚胀等现象。
而肺气虚者则较易感冒、易出汗、呼吸毛病长年不癒。至于肾虚者可以分为肾阴虚及肾阳虚两大类,两者长期疲劳以外,多伴有长期的腰痠膝痛。前者常口乾、眩晕耳呜、手足心热、睡时出汗;后者多数怕冷、小便多、夜尿多、阳事不兴等。湿气重及气郁都可引致慢性疲劳,亦属在职人士常见情况。
中医认为湿气最是缠绵难去,可想像一个人像湿毛巾一样,充满了水,自然觉得全身乏力,无精打采。湿气重致疲劳的人,多数觉得昏沉沉头重重、食慾不振、吃少量已肚胀、肌肉关节痠痛、女士白带多、下半身水肿、大便不成形,舌苔厚等。这些人进补效果不大,反而去了湿身体就轻快多了。
而气郁者本身多数多烦恼、压力大,特点是工作、思考时特别疲惫不堪,提不起劲。这些人用补气药如党参、北茋无效、甚至会加重症状,应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解开气郁,令气机流通,人自然精神了。

香港注册中医师,中医内科博士 李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