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不同亮点 全力建设「体育之城」
在跨界发展的时代,体育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澳门特区政府《 2024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明确提出,致力建设「体育之城」,举办艺文体育品牌盛事,持续推出更多高水平的大型体育活动,打造具有澳门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
目前,澳门体育发展将迎来新机遇,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将由粤港澳三地首次共同承办,不仅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高度、也意味着澳门可以透过体育作为切入点之一,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要落实建设「体育之城」的目标,实现以体育带动经济,政府不仅要持续完善及升级目前已经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更要紧抓全运会澳门赛区比赛项目承办的契机,发掘体育项目的新亮点。
行政长官早前指出,澳门赛区将承办十五运会乒乓球、三人篮球、五人篮球(男子18岁以下组)及排球(女子成年组)4个竞赛项目和空手道群众项目,以及残特奥会2项羽毛球竞赛项目。相关赛事在落户澳门举办,正好可以让政府以及体育界提供更多延伸思考。
目前,内地不同职业比赛赛事可观性相当高,例如棒球、篮球联赛、排球联赛等,政府可以鼓励及支持澳门体育界与内地的体育机构联繫,将澳门变成内地体育联赛赛事的不定期比赛地点之一,争取一些合适的比赛在澳门进行。与此同时,也可以争取不同国家的合适赛事,来到澳门比赛,藉此透过加强与国内外赛事之间的联动,将澳门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体育之城」。
澳门要建设成为「体育之城」,将目光聚焦在体育赛事身上是不够的,更要将目光放在体育周边。事实上,一个成熟的体育比赛,往往因为品牌的成功,带动了周边体育商品,例如,NBA周边商品的大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政府未来可以考虑引入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周边产品,与澳门会展业联动,将澳门打造成为「体育周边」之都。
2025年能在澳门举办的全运会项目,相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的,也说明了相关项目有能在澳门形成长期联动的可能性。为此,建议政府多加研究,在比赛项目当中多做文章,让赛事能够以合适形式落户澳门,特别是与赛事主办方合作打造新比赛品牌落户澳门,藉此创造长期效益。
经民联建议特区政府藉全运会打造新比赛品牌落户澳门,藉此创造长期效益。图为全运会公路单车测试赛。 (新华社图片)
澳门经济民生联盟理事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