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青少年心理韧性具改善空间 学联吁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委託圣若瑟大学澳门社会发展观察中心于近期完成了《青少年生活及行为健康的保护因素研究》,并于17日举行发布会。
发布会当日上午11时在学联办事处举行,学联副理事长何天浩、圣若瑟大学健康科学院院长何锺建、圣若瑟大学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主任卢子健、学联升学辅导主任许千里介绍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幸福感、心理韧性及生活品质受到多重保护因子的影响。其中,学校支援对幸福感的影响最显着,宗教实践、解难能力及生活环境亦有正面作用;而心理韧性则主要与解难能力、运动时间、生活信念及家庭关係相关;生活品质则受到解难能力、运动时间、家庭关係及友伴关係的影响。研究还发现,青少年每週平均运动时间仅4.97小时,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準的7小时;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8小时,亦未达世界睡眠学会建议的8至10小时。
约七成受访者表示愿意与他人分享困难以减轻心理负担,但在涉及较为私密的心事时,则更倾向于自行消化或寻求情绪上的支持而非理性建议;访谈中还发现,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常透过创造仪式感或寻找虚拟空间来治癒自己,例如写博客、折星星许愿等,反映出Z世代青少年在人际互动及压力处理上的特徵。
何天浩表示,青少年在幸福感、心理韧性及生活品质方面的发展仍有改善空间,建议本澳社会各界应加强推动家庭与学校的支持作用、创造更多朋辈同行者项目、增加运动与睡眠时间、引入问题导向教育与反思环节等。

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举行发布会,介绍《青少年生活及行为健康的保护因素研究》成果。 (主办方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