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会成本共担机制 营造支持生育友好氛围
2024年本澳全年婴儿出生数为3603名,比前年减少3.2%。“龙B ”效应未能对居民生育意愿起到较大作用,出生率长期走低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峻挑战。
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当中在完善生育休假制度的举措上,明确提出要统筹多管道资金,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让各项生育假期落实到位。有关“成本共担”概念将有助支持企业落实更多家庭友善措施,值得参考,社会亦期望特区政府能在当中发挥更积极主导的作用。
本人建议政府能积极加快统筹建立系统性的鼓励生育机制;并重新审视未来人口政策走向,积极透过相关顶层设计,将鼓励生育定为未来各司局範畴施政的重要考量,透过整合各种与生育有关的政策,形成”鼓励生育若干措施”。短期内应以立法以外的津贴补助方式,透过行政性措施迅速部署开展,为拥有新生儿及年幼子女的父母提供生育、育儿等方面的奖金及津贴;以资助、补贴及嘉许方式支持企业为员工提供额外的家庭友善措施。
此外,亦建议透过专责小组统筹人口及生育政策,研拟透过人才引进或移民制度吸引外来人口;并同步实施「组合拳」生育政策,如在经济层面建立更科学性与贴近现实的婚育福利调整方式;在照顾层面,通过增加家庭服务及修订《劳动关係法》,延长有薪产假、侍产假、“餵奶钟”等家庭友善措施,提高不合理解僱怀孕及产后妇女解僱赔偿金额等;在住屋层面,则可在现有的房屋制度中,实现“楼换楼”计划,支持家庭成员增加时能改善居住条件,统筹政社企合力,营造对生育友好的美好家园。

直选立法议员、共建好家园协会理事长 黄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