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民生指数调查研究显示 今年民生主观指数高于平均值
民联智库与澳门城市大学联合课题 组12月27日 发 布「 2024年澳门民生指数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民生主观指数高于平均值,其中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和水质达标的得分最高,自回归以来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不断提升。民联智库建议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和智慧交通,进一步优化经屋政策,研究设立「全民医保」,研究通关技术升级,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区建设增添文化与经济双重动力。
一众嘉宾学者出席「 2024年澳门民生指数调查研究」发布会。(主办方提供图片)
澳门民生指数调查研究报告发布会27日下午在澳门城市大学举行。中联办政策研究室主任管延斌,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政策研究厅厅长阮建中,澳门基金会资助厅厅长黄棣乐,全国人大代表、立法议员、民联智库主席施家伦,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澳门城市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副教授林德钦,民联智库理事长陈冰冰、秘书长张森华等出席。
交通居住医疗施政逐步获居民认同
客观指数分析方面,林德钦表示,为计算得到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历年的民生客观指数,调查研究透过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统计年鉴、相关部门公布的报告和年鉴、国际权威组织(如:世界银行)数据库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数据。结果显示,澳门民生客观综合指数从1999年100.00上升至2023年的142.18,说明澳门的民生客观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其中,就业与收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空气质量、垃圾处理7个民生主题的客观指数自1999年以来大幅提升,2023年总体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分别下降至2.7%和1.7%、就业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数则提高至2万澳门元。
主观指数分析方面,陈冰冰表示,受访居民2024年的总体满意度为5.49,高于平均值,自疫情平伏后,居住状况、交通状况、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与收入以及垃圾处理等领域的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显示出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施政措施和工作均取得居民较好的认可。其中,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和水质达标的得分最高。交通状况、居住条件和医疗卫生的主观指数虽然相对其他领域较低,但每项指数的主观满意度均提升约6%,表明政府在该领域的措施正逐步获得居民认同。
深化大湾区城市文旅合作资源共享
民联智库建议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和智慧交通。加大轻轨规划,优化转乘优惠及支付系统,以及对私人大厦安装充电设施提供适切支援和提供补贴,鼓励市民选择电动车。同时,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提升交通效率与服务质量,实现智能化与绿色交通目标;进一步优化经屋政策,更好地满足居民家庭结构改变时面临的住屋需求问题;增加医护比例、加强医疗培训以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设立「全民医保」用于缩短轮候时间和优化资源配置。
另外,在融入湾区、合作区的民生热点方面,陈冰冰表示,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居民较关注医疗服务及福利延伸至内地、跨境交通津贴、便利购房及子女上学等政策措施,建议研究通关技术升级及放宽随车乘客年龄限制的可行性,提供薪酬补贴等就业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