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北区水货问题
海关称今年一至十一月在市内打击水客方面,共查获二百六十五宗个案,较去年同期的一百三十七宗,上升约九成三,反映海关增大打击力度。但水货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亦扰乱了经济和通关秩序。近年本澳口岸持续增加,出入境人员增多,经济活动频繁下水货问题持续,更走向集团式走私化。货物的种类更多元化,除酒、化妆品及电子产品外,更多次发现动物内脏、龙虾及蔬果等。水货点亦由口岸周边走向北区工厦及住宅单位,对社区和居民的影响更大。从事人员亦不单单是本地人和外僱,更出现旅客及外地人专业水客,更吸引部分本地青年和学生参与,情况令社会关注。
可以看到当局近年持续打击,亦加强区域合作,有一定成效。然而,持续打击下犯罪的情况未见减少,更有多元化发展,当局应考虑调整策略。随着明年进一步放宽签注,可以预见人员的来往会更频繁,可能让水货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当局除了持续打击外,更要从源头立法和教育,尽可能减少水货问题对社区的情况。
近年青年及学生参与水货活动时有发现,建议当局加强相关教育,联合学校和团体多作宣传,让学生及家长更了解相关犯罪的影响。同时加强对外僱和旅客的普法工作。同时,进一步研究增加罚则的可能,增加阻吓力及犯罪成本。最后要增加对北区工厦的巡查工作,加强打击水货活动。

北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副召集人、聚贤同心协会秘书长 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