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冀加强孕产妇照顾支持 提升居民生育意愿与信心
政府公布去年本澳全年婴儿出生数为3603名,比前年减少3.2%。妇女及儿童事务委员会委员、妇联总会副理事长吕绮颖表示,以往社会期望「龙B」效应能改善出生率下降问题,但现时数据反映居民在生育考量上更为理性,政府应採取更主动及迅速的鼓励生育政策,以提升居民的生育意愿与信心。
政府公布去年本澳全年婴儿出生数为3603 名,比前年减少3.2%。(资料图片)
吕绮颖建议参考产假补贴的「成本共担」机制建立企业落实更多家庭友善措施的基础,以及建立能统筹跨部门合作制定生育「组合拳」措施的专责单位,透过全社会及政府各部门共同承担,创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吁产假补贴恆常化
她提到,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当中亦有提到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以完善包括产假、陪产假、育儿假在内的生育休假制度。她指,本澳政府去年亦延续了产假报酬补贴措施,这也属于政府及企业「成本共担」的方式,减轻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助力社会建立家庭友善氛围,建议政府能以此方式建立恆常性的补助机制,作为加快延长产假及其他如「餵奶钟」、「产检假」等家庭友善措施的基础。
促定期检视支持生育政策
吕绮颖建议政府应採取更主动及迅速的鼓励生育政策,以提升居民的生育意愿与信心。 (妇联官网图片)
吕绮颖续指,行政长官已在去年参选期间多次提到将研究如何鼓励生育,社会各界对此表示支持和肯定,相信有助未来各部门加快制定让更多支持生育的政策落实到位。她建议未来可在妇女及儿童事务委员会的基础上,透过组成跨部门跨领域的专责小组,其功能可统筹制定支持人口及生育可持续发展机制,在经济、房屋、就业、性别平等及家庭友善等方面推动「组合拳」、「一篮子」措施共同配合人口发展,以及作为定期检视政策成效之用。此外,她亦提到政府去年12月推出的《医学辅助生殖补助计划》,仅约1个月已有221份申请,反映社会对辅助生育有相当需求,作为生育支持体系的重要一环,后续可进一步研究增加补助次数、纳入其他获批的医疗机构等,增加治疗服务选择及减低轮候时间,多点支撑设法让「不想生」变成「敢生」,「难育」变成「能育」,支持生育友好家园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