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支援措施 改善残疾人士就业
长期以来,政府不断增加残疾人士就业支援配套并取得良好成效,然而,由于残疾人职业培训种类较少、就业公平性及成功率有待提升等诸多因素,残疾人士就业仍然存在不少窒碍。
根据本澳“残疾评估登记证”统计资料,截止2024年9月30日,累计申请人数达到31904人,持有效残疾评估登记证总人数为18531人。特区政府于早年订定了《 2016至2025年康复服务十年规划》,并设立跨部门策导小组推动规划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其中,《康复十年规划》明确列出残疾人士“工作、就业和职业康复”这一政策目标,且制定了相应的短中长期目标规划。
同时,亦于每年举办2场“喜见.乐聘”残疾人士就业配对会。据《康复十年规划》年度评检报告显示,23年两场残疾人士就业配对活动合共有40间企业参与,有168名残疾人士出席,共有44人成功受聘,成功率约两成六。此外,政府自2018年起推出的 “鼓励残疾金受益人就业计划”,截至23年11月,共有662人参与,成功就业率累计为53.6%。由此可见,残疾人士就业和转介成功率仍有待提高,笔者认为,政府需进一步检视、总结过去配对会的经验和成效,採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提升未来配对会的成功转介的几率改善该群体的就业环境,协助他们提升能力和自信心,从而能真正地发挥所长,贡献社会。
同时,就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关係到残疾人士的切身权益。《康复十年规划》23年度评估报告提出,修订《就业辅助及培训规章》时,研究向企业提供辅具支援,以增加残疾人士受聘机会,笔者希望政府能考虑调整原有津贴金额,加入指导员津贴等,以确保《规章》能更好地适应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提高残疾人士就业公平性。
此外,政府开办了残疾人士职业培训,力求增强残疾人士工作技能和社会适应性。然而,因培训项目和课程种类较少,未能充分匹配不同残疾人士的能力和市场需求。笔者建议政府,应配合“ 1+4 ”产业发展需求,开办内容更多元化的职业培训课程,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士,如视障、听障、肢体残疾等,设计适合其能力的专项技能培训。

直选立法会议员 郑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