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促研新一轮消费卡计划 推动民众留澳消费提振本地经济
特区政府现正筹备下一轮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计划,相关内容适时向社会公布。民众建澳联盟理事长、立法会议员李良汪建议,当局在筹备下一阶段计划时,除了以项目量化成效作为考虑,更应以民众实际体验的角度出发,推出能惠及更大範围民众的措施,在推动民众留澳消费、促进本地经济的同时,减轻生活压力,以增加民众对政府施政的信心与认同。
特区政府曾推出电子消费优惠等支援措施,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本澳居民留澳消费、纾缓民众生活压力等方面起到一定成效。 (资料图片)
李良汪建议当局考虑推出新一轮「消费卡」等, 促进居民留澳消费的同时,活跃本澳消费力、振兴中小微企经营。 (资料图片)
李良汪指出,现时的消费奖赏计划,以「先消费,抽取现金券,再进行消费」的方式,从经济效益上计算,活动的拉动成效大,但由于民众必须自费全额支付,才能获得抽奖机会,对于一般基层民众而言,活动为其带来的获得感及幸福感并不明显。
消费卡获得感更大
事实上,除上述活动,特区政府近年先后于二O二O年至二O二二年疫情期间,推出两轮「消费补贴计划」、「电子消费优惠计划」、「第三轮抗疫电子消费优惠计划」,以及「生活补贴计划」,向市场投入款项,亦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本澳居民留澳消费、纾缓民众生活压力等方面起到一定成效。「制定政策嘅时候,除了效益,也要从居民角度出发,有啲政策效益可能未必即时显现,例如消费卡拉动二次消费效应可能无奖赏计划嘅效果咁大,但对于基层民众嚟讲,政府投放资源减轻咗佢地负担,佢哋会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会更大。」
综合考量优惠方案
他指出,致力实现法治澳门、活力澳门、文化澳门与幸福澳门,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四大愿景。要提升澳门的幸福指数,民众的生活感受、对施政的认同度、对社会发展的信心等方面都是重要因素,但往往难以一概以数值量化计算。建议当局在制定经济措施的过程中,除了以效益角度衡量,应从民众的实际体验、受惠程度等因素综合考量,尤其本澳社会现时还处于经济复甦阶段,当局有必要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各项促进经济措施的内涵,增加不同的优惠方案,包括推出新一轮「消费卡」等,促进居民留澳消费的同时,让不同的群体均能受惠,活跃本澳消费力、振兴中小微企经营、纾缓家庭经济压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