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谘委关注民生区「搭的难」 冀完善网约平台增电召的士
北区社谘委、妇联政策研究室主任叶咏康表示 ,「搭的难」一直是本澳交通的「老大难」问题,即使近年已先后透过修订《新的士法》引入公司制形式及加强打击违规行为,以及增加具网约功能的电召的士,期望整体提升的士服务的质与量。然而,无论居民或旅客至今仍然表达难以「截车」的情况,特别是民生区尤为显着。以北区为例,日间除了口岸附近较容易「截到车」,其他地方仍然是「一的难求」。

叶咏康呼吁当局可主导协调新一批的士营运商共同组建或加入现有网约平台,便利居民使用电召的士。 (妇联官网图片)
虽然近期首次以公司制形式竞投的8年期的士陆续营运后,本澳将有约1,800部的士数量,但据业界司机反映,部分营运的新一批的士仍是以司机承租,而非公司聘请全职司机提供服务。事实上,有关情况在电召的士亦一直存在,在高昂租金成本加上无公司统筹车辆调配下,司机实难具诱因主动多前往民生区接载乘客。
还需注意的是,据治安警最新数据,2024年首11个月共录得736宗的士违例个案,按年上升三成四。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的士」不仅是居民的出行工具,更担当着旅游形象的重要「门面」,期望当局能加强关注上述情况,回应社会对提升的士服务质量的期望。
当局应确保的士服务质量
对此,他提出以下建议:回顾相关法律修订时以公司制营运的士的初衷,是透过月薪聘请司机且具劳动关係保障以提升服务质量,且的士竞投时的营运计划中应有人员聘用及培训规划,期望当局能加强对监督相关公司履行责任的情况,如有必要可研究是否需修法堵塞漏洞。
同时,应加快建立《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中提及的的士服务评鉴体系,透过奖惩结合方式,进一步改善的士及相关营运商的服务质素。
此外,的士网约功能一直是社会期待的服务,虽当前法律无法以类似内地的方式推出「网约车」,但网约功能已在电召的士中得到实践,当局可主导协调新一批营运商共同组建或加入现有网约平台,甚或以「澳门出行」等应用程式作为平台,便利居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