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吁向上争取新政策 推动跨工区与深合区错位发展

为期三天半的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今(17)日上午闭幕。会议期间,全体澳区委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农文旅深度融合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协商议政。其中,澳区委员李居仁尤为关注珠澳跨境工业区的发展方向及产业配套,他提案将珠澳跨工区珠海园区打造为与深合区错位发展的珠澳合作平台。澳区委员李居仁提案将珠澳跨工区珠海园区打造为与深合区错位发展的珠澳合作平台。 (资料图片)

澳区委员李居仁指出,珠澳跨境工业区于2003年1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分为澳门园区(11万平方米)、珠海园区(29万平方米)。珠海园区自设立以来,肩负着「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特殊使命。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园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跨工区现时发展明显滞后

首先,珠海园区相关监管政策已近20年未进行调整,无法匹配新兴产业需求,难以吸引和培育优质产业。澳门企业普遍反映珠海园区政策滞后、缺少生活性配套服务设施、无「一般纳税人」资格,影响了澳门企业、澳门青年在园区发展、创业。其次,因疫情防控需要,园区专用口岸通关时间由24小时临时调整为每日7时至24时,至今仍未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园区发展的竞争力,不利于澳门企业投资发展。除此之外,珠海园区单牌车无法享受澳车北上的通行範围,即使车辆同时具备「澳车北上」资格和园区单牌车配额,也必须「舍近取远」(车辆必须返回澳门再从港珠澳大桥口岸进入珠海),与「进一步便利粤澳互联互通」的愿景相违背。

冀推动珠海园区蝶变重生李居仁建议儘快恢复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24小时通关业务,满足小微企业和青年创业者开展跨境业务,促进创新创业。 (观海融媒图片)

为把珠澳跨工区珠海园区打造成与横琴深合区错位发展的珠澳合作平台,李居仁建议向上争取以下政策,推动珠海园区蝶变重生:一是支援在区内建设商业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明确港澳品牌或已在港澳注册上市的食品、保健品等产品允许在园区研发、生产;允许企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进一步支持保税研发业务,争取「据实核销」政策。

二是建议儘快恢复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24小时通关业务。实际上,区内许多企业需要灵活的通关时间以应对不同的生产和物流需求,24小时通关的便捷环境更有利于满足小微企业和青年创业者开展跨境业务,促进创新创业。为此,建议珠澳两地政府考虑儘快恢复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24小时通关时间,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建议将「澳车北上」政策及珠澳跨工区珠海园区单牌车政策纳入一体化实行。根据「澳车北上」政策,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澳车」入出内地的唯一指定通道。根据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单牌车政策,澳门单牌车不能驶出园区。建议将「澳车北上」政策与珠海园区单牌车政策纳入一体化实行,允许珠海园区符合条件的澳门单牌车车主在获得「澳车北上」资格后,可以通过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直接进入珠海市区乃至广东省。这能够更加便利澳门企业、澳门青年等到珠海园区乃至珠海市、大湾区工作生活,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珠澳、粤澳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