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监制 如何助力大健康产业崛起?
澳门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进程中,正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并尝试通过"澳门监制"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然而,受限于土地资源(仅0.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和产业配套不足,澳门难以发展大规模的实体生产。根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澳门製造业增加值仅佔GDP的0.6%,显示"澳门生产"更像是一种品质标籤,而非主要的产能载体。因此,政策设计侧重于透过建立"澳门标準认证体系",将监管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
监管创新与跨境协作
"澳门监制"的核心在于跨境监管机制的突破。目前,粤澳已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在澳审批、跨境适用」机制,如2023年澳门中药检定中心与广东省药监局的互认备案,提升了澳门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然而,要在横琴实施全面的" 澳门监制"机制,仍需突破《横琴条例》第32条关于医疗器械和药品监管的限制,这涉及中央事权的协调,因此政策推动较为审慎。
产业链价值分配与成本控制
根据经科局2023年调研数据,澳门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较横琴高出37%,这使得"澳门生产"主要聚焦于高附加值环节。例如,张权破痛油药厂採取「澳门精製+ 横琴灌装」模式,既保留澳门的生产品质认证,又通过跨境分工降低成本。这类"嵌入式生产"模式需要政策支持,例如正在磋商中的《琴澳中医药生产管理负面清单》,将明确哪些关键工序需留在澳门,以确保"澳门监制"的市场价值。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根据澳门贸促局2024年品牌研究, "澳门监制"在东盟市场的认知度已达42%,但在欧盟市场仅为11%。目前,国际推广策略仍以"澳门製造"为核心,待2025年《中葡药品监管协定》生效后,将逐步强化"澳门监制"作为技术输出品牌的定位。政策文件对此预留了灵活空间,以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推动"澳门监制"落地的具体建议
1.建立「澳门监制」认证体系,涵盖GMP+(良好生产规範扩充标準),并将传统炮製工艺数据化纳入认证标準。
2.推出「澳门生产」梯度补贴,对保留30%以上核心工序在澳的企业提供税务减免。
3.设立「澳门监制示範车间」,允许澳门质检人员跨境驻厂监管,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4.将「澳门监制」纳入CEPA框架,争取内地市场的快速准入通道。
这一策略不仅能够发挥澳门"小而精"的产业特色,还能透过监制体系提升产业影响力。未来,随着《粤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合作协议》的细则落地,"澳门监制"将进一步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推动澳门大健康产业在国际市场佔据更重要的位置。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青委副主任 黄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