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倡盘活社区商场 促消费推动社区经济发展
立法会议员施家伦表示,本澳正持续推进六大片区活化工作,为澳门引入不同娱乐项目和营造「打卡」点,惟由于商业元素较为单一,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让旅客延长逗留时间和消费,在相关规划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其中,社区商场作为社区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业态的活力尤为关键,既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带动周边商业活动,也能为社区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意见指,本澳近年有部分社区商场经活化后重新开业,惟整体人流和消费氛围仍有待提升。 (民建联官网图片)
立法会议员施家伦促请当局盘活社区商场提升竞争力,提振消费推动社区经济发展。(资料图片)
施家伦指出,然而本澳部分社区商场由于长期缺乏维修保养、业权分散、商业定位模糊、未能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管理不善等,导致长年处于闲置和荒废状态,例如北区的八达新村商场、荷兰园商业中心等,即使位处民生区和旅游区的「黄金地段」,却一直未能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造成商业资源和空间上的浪费。而即使近年有部分社区商场经活化后重新开业,例如贾梅士商业中心、国华戏院商场等,惟整体人流和消费氛围仍有待提升。
系统制定活化社区商场规划
施家伦期望当局能加大重视社区商场的盘活发展,一方面全面分析活化社区商场的难点,系统性制定活化本澳社区商场的规划,在政策配套上创造更多诱因,以此吸引更多业权人参与商场的活化工作。
招商引资引入多样化业态
另一方面,加大力度辅助社区商场注入具备竞争力的商业元素,例如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藉由招商引资引入多样化的业态,如国内外知名的餐饮、娱乐、零售等,形成鲜明且具有特色的商圈品牌,叠加现行的片区活化工作,以「商场带动人流、人流带动片区」,充分发挥商场对社区经济的支撑作用,满足企业投资兴业、中小企经营需求,全面为社区经济带来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消费元素。
为此,施家伦提出书面质询,关注当局会否系统性制定活化本澳社区商场的规划,会否从政策配套上创造诱因,以吸引更多业权人开展活化工作。
此外,针对目前本澳不少社区商场由于商业元素较单薄,往往出现人流稀少、旅客「过门不入」的现象。施家伦关注当局会否研究以建立具有特色的社区商圈品牌为目标,叠加片区活化计划,从而提升本澳社区商场的形象和竞争力,藉此带动社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