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多措并举提升道路安全 优化出行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近期涉及行人违规过马路,或行人班马线遭撞倒等交通事故频发。中区社谘委委员、妇联总会理事关艳娟认为,本澳城市空间有限,面对居民、外僱、旅客,以至车辆数字都持续上升,如何平衡驾驶者与行人的出行便利性,打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值得关注。建议政府从加强社会交通安全意识,系统化审视各区过路设施安全性,以及优化法律等方面共同着手,优化出行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去年警方检控行人违法过路7,400多宗,按年大增五成八。 (治安警图片)
中区社谘委委员、妇联总会理事关艳娟建议政府加强社会交通安全意识,系统化审视各区过路设施安全性,提升道路安全。(妇联官网图片)
关艳娟指,去年警方检控行人违法过路7,400多宗,按年大增五成八;驾驶者在行人横道上不让先也大增三成二,反映社会整体道路安全意识仍有提升空间。她认为,无论是行人或驾驶者,旅客还是居民,违反交通规则大体原因都是因贪图快捷方便、缺乏互相礼让意识或对交通法规的不理解所致。
冀政府续推进交通安全宣教
她建议政府持续从推进交通安全宣教、法律优化着手。包括在公共交通枢纽点、候车亭、口岸及社交媒体等,向居民、旅客及外僱发布多形式、多语言倡导守法礼让的交通安全影片及图文包;加快完成《道路交通法》修订工作,按近年检控数字增长情况,提高常见违规类型的处罚金额,加强阻吓性,多措并举提升居民及旅客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近期发生数宗行人于斑马线上遭撞倒的交通意外,除因车辆不让先外,部分与过路设施设计有关。关艳娟认为,当局应继续检视各区过路设施设计,包括考虑于事故高发路段,增设警示牌、警示灯或警示声响,以及参考外地在路面上涂铺来车方向提示等;也要提高斑马线的可视性,系统性优化路口、斑马线等位置,平衡驾驶者及行人的路权分配。
吁大型节日设行人专区
她续指,现时部分旧区、旅游区的行人路及马路十分狭窄,既影响居民旅客出行体验,也易构成交通安全隐患。她认为,政府可与有关区域周边居民、商户及社团协调,共同研究是否能在大型节假日期间,在午间至黄昏时段设置限时的行人专用区,在满足周边商户上落货及居民上下班需要的同时,为社区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与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