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联促研「楼换楼」需求 落实经屋恆常化申请
近日,公屋事务委员会积极探讨经济房屋置换制度的法律修订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众建澳联盟副理事长陈冰冰认为,经济房屋置换制度切实回应了社会大众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并呼吁政府儘快落实经济房屋的常规申请机制,同时公布更多相关资讯,释除公众疑虑。
从二O一九年至二O二三年,特区政府共推出约一万五千个经济房屋单位。图为新城A区A1地段公共房屋去年6月资料图片。 (房屋局图片)
民众建澳联盟副理事长陈冰冰呼吁政府儘快落实经济房屋的常规申请机制。 (受访者提供图片)
她指出,随着澳门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家庭成员增加或生活水準提升,对居住空间有了更高的需求。然而,目前的经济房屋政策使得部分居民难以通过合法途径更换到更大面积住房。从二O一九年至二O二三年,经济房屋共推出约一万五千个单位。鑒于当前公共房屋供应趋于稳定,政府土地储备充足,以及居民置业态度的变化,现在是讨论长期房屋政策规划的「好时机」。
吁政府广泛收集社会意见
她建议,政府应就此情况广泛收集社会意见,分析当中居民的普遍诉求,并应积极研究以「楼换楼」的方式解决居民实际住居需求。此外,建议透过现时已掌握的数据,分析居民对住房类型、户型及价格的意见,为未来政策修订及公共房屋规划提供科学基础。
建议当局做好风险防控管理
她续指,现时澳门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屡创新低,当中有部分青年因生活压力而选择不婚不孕。为提高本澳结婚及生育率,「楼换楼」可能是鼓励结婚生育的一种手段,但其法律细则需进一步研究。同时,「楼换楼」还需要评估其可能对本澳房地产市场及金融系统造成的连锁反应,建议当局应做好风险防控管理。
此外,现时本澳经济房屋的申请主要採取「轮候式」,且採取不定期的开队形式,除了令居民的住房需求时难以获得保障,亦不利政府掌握社会需求变化数据。因此,建议特区政府儘快研究实施经济房屋的恆常申请机制,使符合条件的居民能够因应自身情况作出申请,更加灵活地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