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小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小贩管理制度》于3月1日正式生效,早前我到各个小贩区了解经营情况,及小贩在新制度实施所遇到的疑问和困难。目前小贩面对营运上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和居民购物习惯改变;不少摊贩经营几十年,养活众多家庭,当中一些人逐渐年长,亦难以转行,故期望继续以此为生,自食其力。他们希望新法实施后当局以劝喻协调为主,人性化处理,做好法律宣传,让小贩能适应和配合相关制度的执行,亦期望当局协助他们改善经营环境。
目前全澳有五百多个小贩牌照,超过八成小贩年龄在六十岁以上。他们主要售卖成衣、杂货、生果、蔬菜。当中部分小贩区只划出经营範围,没有提供框架,有关档口都是由档主自行设计,较易超出黄线导致违规。希望能检视和扩大黄格位置,让小贩有更合理的摆放空间,增强竞争力。
他们亦关注亲身经营的规定,包括因疾病等情况的处理。例如持牌人及协助人为夫妻及直系亲属,但当局必须持牌人在场才视作亲身经营。另一方面,持牌人因病未能工作,即使能出示本澳医院的证明仍不能作合理理由缺勤,担心当局收回牌照,生计受影响。现时不少小贩经营困难,工作时间长,加上年长容易生病。希望当局能弹性处理,协助小贩渡过难关。
事实上澳门的小贩文化有发展的空间,部分小贩的新一代透过新颖的宣传方式,成功吸引旅客和年青人的光顾。现时不少小贩区有空置的情况,希望当局尽快重整及竞投档位,为小贩注入新血及新思维。更可结合文创发展,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目前全澳有五百多个小贩牌照,超过八成小贩年龄在六十岁以上。 (市政署图片)

工联议员办事处主任 市政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高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