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倡编制新长者服务十年计划 吁支持本土私人安老市场发展

特区政府在2015年首度制定《 2016-2025澳门长者服务十年行动计划》,立法议员罗彩燕强调,澳门经已进入老龄社会,社会需要的是长远的政策规划,故促请新一届政府除了继续开展各项单元活动之外,亦必须要透过顶层长远政策,设法应对院舍床位不足、医疗服务需求、退休生活保障福利、智能安老及身心健康等基本的实际问题,必要时应透过法规予以确立和配合,并透过纳入新一份的长者服务10年行动计划以分阶段落实。根据人口预测,到2036年,澳门人口中有接近20.7%年届65岁或以上长者,安老服务需求庞大。(卫生局资料图片)立法议员罗彩燕建议特区政府长远应考虑透过政策诱因,大力推动和引进智慧养老产业和技术。(受访者提供图片)

罗彩燕分析指,当年政府曾委託香港安老範畴的专业学术机构,就安老政策开展了一份名为「澳门养老状况及政策研究报告」,并在该研究报告基础上,制定了10年行动计划,围绕医社服务、权益保障、社会参与和生活环境等四大方面制定短、中、长期计划和举措。但她指出原研究报告当中,列举了许多重要问题,包括院舍床位供应、医护人员比例、院舍机构人手比例、长者退休福利保障,乃至医疗券不足等。

她举例原研究报告中,提及到特区政府当年将会以千人口与院舍床位比例的3.4%标準来决定床位供给,有学者按其标準作推算,至2026年的院舍床位数量应约为4000张。但按照特区政府公布消息,至2028年澳门仅能供应3600张床位,故对比标準数据,仍尚有将近400张床位的缺口,只算能勉强契合当年的标準。

然而,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与WHO(世界卫生组织)比较各国安老院舍的中位数标準为4.4%,即换算为2026年需要约5200张床位。罗彩燕认为5200张床位需求推算非常合理,根据统计局2021年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未能自理日常生活的长者总共有5,226位,几乎吻合了国际组织建议的床位数目需求。遗憾的是,当年特区政府并没有将上述的核心问题和相关标準,以法规明文方式作约束,亦没有将其纳入到长者10年规划之中。

吁适时修订法律配套

她认为如今正好是十年行动计划即将告一段落之年,亦适逢新一届特区政府上场,故她促请政府,应高度重视澳门经已踏入第二阶段的老龄社会,期望政府在即将公布的施政报告中,除了要回应社会诉求,尤其要调升养老金与维生指数挂钩,调升残疾金、调升照顾者津贴、调升医疗券金额,真正完善全民退休福利保障,更加需要透过顶层规划,制定及公布应对人口老化的政策方针,例如完善院舍床位供应、医疗保障、人员储备规划、长者退休福利和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并将其规划全面纳入至新一份的长者服务10年行动计划当中,透过长官最近成立的领导小组责成跨部门协作,以分阶段逐步优化和落实。罗彩燕认为,必要时亦需要检视和修订其他法律制度,例如《社会保障制度》、《长者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等,以及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予以约束和配合。

推动私人市场发展

她续指,要开展专业的安老服务殊不容易,在特区政府多年来的投入和支持下,以及在社服界的共同努力之下,令本澳的安老服务一直维持高质量水平,这点绝对毋庸置疑,奈何面对老龄社会的挑战下必然供不应求。而纵观近年来不少国家与邻近地区,私营安老市场发展蓬勃,既填补社会需求,减低政府负担亦创造大量职位,反观澳门需求有增无减,即使政府愿意花费大量投资成本亦难以填补需求。故此她建议现届特区政府应善用及释放储备土地,配合政策诱因,以相同成本以开拓和支持本土私人安老市场发展,让私人市场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与安老政策无缝衔接。

而另一方面,罗彩燕指出随着本澳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原区安老及家庭照顾亦显得越来越不足和困难。但随着科技进步,智慧养老设备发展亦一日千里,尤其国内在相关领域方面日趋成熟,她建议特区政府长远应考虑透过政策诱因,大力推动和引进智慧养老产业和技术,并应用于院舍以减轻院舍营运压力,并维持高质量服务水平,以及透过资助以应用到家居照顾服务中,以减轻家庭对长者或残疾人士的照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