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于人暖民心 画出幸福同心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六个必然要求”,其中一项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过去一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5.1%,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成绩生动展现了国家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和行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明确推动更多资金资源 “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当中,包括“投资于人”在内的两会新词热词,传递出我国以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引领,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积极信号。
所谓“投资于人”,就是把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发展和保障上,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直接作用在人身上,涉及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报告提出,今年将开展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办好继续教育、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银髮经济、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及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等工作。一系列的惠民举措,正正是让人民增收减压、生活更有保障、提升其消费能力和意愿的生动体现,更是“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
最近,普惠性的惠民政策在澳门社会引起热议,出发点都在于更好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看到澳门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和使命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亦要面对人口结构变化、消费扩容提质和区域融合等新形势、新挑战。因此,澳门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主动应变求变,检视现有开支的实际作用状况,将更多的资金、资源投入到民生事业的发展上,精準地为居民提供更可感可及的实际措施。例如藉检视《持续进修发展计划》等使用效益,容许居民在一定条件内将津助用于补贴日常开支,将民生资源优先投放到居民刚需上。
再者,澳门可依托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医疗体系和中医药认证制度优势,联动打造中医及药膳研发中心,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拓宽内地和本地中医事业的发展空间,并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助力他们为本澳发展以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与此同时,澳门宜因应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一系列惠民政策,如健康澳门蓝图,
加快完善各类设施的建设,如“一户通”的“我的健康”,并透过应用X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以数据赋能社区的崭新发展,画出居民幸福同心圆。

澳门经济民生联盟主席 刘家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