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关注「持续进修计划」优化 倡研究设培训资助可转移机制
澳门特区政府自 2011 年推出「持续进修发展计划」(下称 「计划」),鼓励本澳居民终身学习,支持提升个人素养和技能,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面对产业快速升级及转型需要,对于本澳劳动力质量及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需要。为此,立法议员、共建好家园协会副理事长马耀锋日前提出口头质询,关注持续进修计划未来优化工作。
特区政府自 2011 年推出「持续进修发展计划」,鼓励本澳居民终身学习。(新闻局资料图片)
马耀锋关注持续进修计划未来优化工作。 (妇联官网图片)
马耀锋指出,参考「计划」实施过程,其资助额从实施首期的5,000澳门元,除2014年提升至6,000澳门元后,一直维持至今没有调整;而随着经济发展,高等课程及持续进修课程价格的升幅,其力度已不能为居民报读高质量课程提供有力支持,故社会一直有意见希望对相关资助额实施累积机制,或允许家团之间转移,使有意报读者更能负担高等院校及国际认证等专业课程价格。
外国进修资助政策值得参考
马耀锋建议当局考虑下调「持续进修发展计划」的受众年龄至小学阶段。 (资料图片)
此外,因应澳门经济正经历转型及升级阶段,社会劳动力亦面对更大的刚性提升,「计划」内容有必要尽早优化,为居民降低进修的成本和实施困难提供支援。参考同样高度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新加坡为例,该地政府于2015年方实施「技能创前程计画」,资助额为每人500新加坡元(2,985.9澳门元)。而因应国际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加坡政府于今年通过计划预算,加大对国民持续进修的投入,按其年龄和收入水平划分,提供不同上限的培训资助,若僱员脱产报读全日课程,可提供最长2年、最高每月3,000新加坡元(17,915.1澳门元)的培训津贴;选择工余课程者亦可获每月300新加坡元(1,791.5澳门元)培训津贴,亦对上班时间内支持僱员脱产培训的企业提供薪金补贴。该机制针对参与培训居民的年龄、收入、报读课程类型以及参与培训的模式,提供不同种类的资助计划及培训津贴的方法,值得当局思考和研究。
建议当局下调计划受众年龄
最后,家长十分支持「计划」现时针对面向年满15岁的居民发放,可以让青年人更积极参与课程考试及课余进修;而随着本澳少子化及「优生优育」的趋势,儿童的课余培训课程亦成为本澳家庭的巨大开支。若政府能下调受众年龄至7岁(即进入小学阶段),相信既能为小孩作启蒙,有助配合本澳培育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施政方针,亦能助力本澳生育友善环境的构建。
对此,马耀锋提出以下质询:一是当局过去回覆其书面质询时表示,将适时研究并调整「计划」,请问当局会否就第五期计划于2026年结束之前,尽早开展计划优化调整的研究和检视工作?又会否根据社会意见,考虑设置培训资助的可转移机制等,让资助能够更加精準地支持市民善用资源,报读更多心仪的课程?
二是因应经济升级转型及人才培养的逼切性,请问当局会否参考新加坡经验,对目标群体的年龄、收入、脱产与否以及参与培训的方式等,设置不同程度和资助金额的持续进修计划?
三是政府近年持续完善生育鼓励政策,降低家庭育儿负担,请问当局会否考虑降低现时「计划」的资助年龄,下调至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7岁,为澳门「优生优育」、「多生多育」提供更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