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国家非遗传承人 本澳共两名申报者成功入选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确定并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其中,澳门共两名申报者成功入选,分别是土生土语话剧的代表性传承人飞文基,以及民间信俗(澳门土地信俗)的代表性传承人罗盛宗。
飞文基(右二)指导年青演员和新演员如何突出土生土语话剧的演绎技巧。(文化局图片)
罗盛宗在雀仔园土地诞的敬老宴上致辞。 (文化局图片)
土生土语话剧是澳门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是使用土生土语演绎的舞台表演艺术,通过话剧将土生土语这种多语言混杂、多语言结构的特点,利用文化差异、语调、不同用词及腔调的变化,以喜剧的形式进行表达和传播,深受市民大众喜爱,且维繫着土生葡人的在地情感。土生土语话剧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飞文基为土生土语话剧社创办人之一,自1993年始担任团长、编剧及导演至今,每年均创作新剧本,并牵头组织话剧于澳门艺术节演出,是该话剧传承的核心人物。除组织舞台演出外,亦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吸纳年轻演员加入话剧社,传授语言和演出技巧,推动传承群体的壮大和成长。
土地信俗是澳门华人社群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包含了居民对其所生活土地的归属感和精神连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澳门一脉相承的重要体现。而每年农曆的二月初二举办的「土地爷爷宝诞」,更是澳门富有地区特色和影响力的节庆活动。民间信俗(澳门土地信俗)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罗盛宗现为澳门雀仔园福德祠土地庙值理会会长,自2006年起主理庙宇日常的祭祀活动和维护,负责统筹举办每年雀仔园土地诞系列活动,积极传播弘扬土地信俗文化,包括成立青年委员会吸引青少年参与信俗活动,出版和推出与土地信仰相关书籍和文创产品等,扩大土地信俗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目前,澳门共有9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南音说唱的吴咏梅(已殁)和区均祥、木雕──神像雕刻的曾德衡、道教科仪音乐的吴炳鋕、妈祖信俗的陈键铨、哪咤信俗的叶达和郑权光,以及是次获选的两名传承人。